:为什么好妈妈不是好婆婆
她看电视的时候,喜欢靠着老公,一边吃零食一边谈论剧情,婆婆看不惯,在旁边一个劲咳嗽。她看不出这里面的暗示,他却懂了,拽她回房间去看。回去也逃不过婆婆的眼睛,小两口稍微睡晚点,婆婆就来敲房门,“该睡了,明天还要上班呢。”
这所有的事情累积到一起,她终于无法忍受,正好房子散味道也散差不多了,她决定搬出去住。婆婆又不开心,不同意,觉得他们在这里有吃有喝,怎么还闹着要走,真没良心。他也是这么想的,他都被他妈照顾习惯了,不愿意走,她只能以大闹一场,威胁他不走就离婚为代价,换得两个人的独立。
但这对婚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两个人的感情再也恢复不到以前的默契。
他很苦恼,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眼中的好妈妈,却不是老婆心目中的好婆婆。到底是妈妈错了,还是老婆错了?
她也很痛苦,为什么一个女人做了一辈子好妈妈,到了她这里,却被她说成了一个恶女人。平心而论,婆婆也没做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和别人口中的坏婆婆不是一个概念。难道真的是如他所说,是自己不够宽容?
这真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好妈妈,做了婆婆却成了坏婆婆,是因为妈妈和婆婆看似是一个人的两种称号,但其实做起来,完全是两种心态,两种标准。
很多男人都觉得自己的老妈善良,没坏心眼,只要有婆媳矛盾一定是老婆的错。那么,王夫人善良不善良,一辈子吃斋念佛,慈眉善目,被称为第一号宽仁慈厚之人,对儿子宝玉好到连自己的老公都怪她:“都是你惯坏了。”可明明是他儿子和丫鬟金钏儿调笑,金钏儿附和了几句,她就大发雷霆,“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她撵金钏儿出府,无论金钏儿如何求情都没有用,可以说,金钏儿后来投井自尽和王夫人的绝情与羞辱有直接关系。在旧社会,一个女孩的清白最重要,金钏儿被以勾引男人的名义撵出府,一辈子都被打上烙印,找不到出路了。
虽然说金钏儿并不是王夫人的儿媳妇,只是“低贱的”丫头,但在很多传统妇女的心目中,这个逻辑始终都是一样存在:自己的儿子自己养的,不会错,都是被女人勾引了才变坏。
有了这样的逻辑垫底,再善良的妈妈,也不会对儿媳客观公正,手下留情。婆婆既然不公正了,那么也不能指望儿媳能信服她,矛盾就是这样从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