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者的心声:拒绝被贴“90后”标签,不努力就老了
“70后、80后会想我做的事情有意义吗,而90后就会想我做的事情有意思吗?”蒋凌霜认为,“90后更为早熟,不关心周围人的看法,更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90后如果认同你的公司文化,他们会为公司卖命,因为他们的原则是‘努力工作,好好生活。’”
“我们在做颠覆性的东西”
“我们不想做风口上的猪,我们为什么要做风口上猪呢?这个一点都不‘酷’,我们要做很‘酷’的事情”,“风口上的猪”是去年一个很火的话题,小米的雷军用选对趋势猪都能飞上天的比喻来讲选择的重要性。而在90后看来,成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结果,而在于做更“酷”的事,做颠覆性的事。
“你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具有颠覆性吗?”“当然。”这是众多90后创业者的相同答案。
“无私轻生活”的初创团队5个人都是在国外留学时通过朋友圈认识的,几人一拍即合,毕业后便开始了创业。他们创业的项目是P2P(个人到个人)的租车服务,车主在车闲置的时候把车挂到平台上,需要租车的人可以到平台上挑选。2013年他们的平台Carshare在香港面市。一年内,通过该平台有4000名车主把车租给超过50000名租车者。2014年5月,他们开始进入内地,上海是第一站。
“现在可能环境有点简陋,但我们很快会搬去一个大点的地方。”12月2日晚上9点多,《IT时报》记者来到“无私”位于上海杨浦区锦建路上的临时办公地点。这里的面积不算大,约130个平方,两张长桌子摆成L型。除了两位初创团队成员简雪忻和吴佳农外,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和一个30来岁的外国人还在电脑前工作。吴佳农说,这两个工程师分别来自百度和微软。
“我们是在颠覆。”坐在被玻璃墙隔开的办公区里的简易沙发上,简雪忻和吴佳农讲述了他们正在做的“具有革命性的共享经济”。
吴佳农认为,他们是第一个将此概念引入中国的公司,这无疑是颠覆性的。当记者谈及这种模式属于改良还是颠覆性的革命时,简雪忻反问,“你觉得苹果手机算是颠覆性的吗?它也只不过是把智能机改良了一下。”
撰写《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零成本社会》中,对共享经济的解释是,人们能直接在物联网上生产、分享能源和实物,并运用大数据和算法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使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降低到接近于零,并在某些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的交换经济。
然而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提出,零成本社会与基于“稀缺”“利润”和“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理论并不一致。质疑者表示,如果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享都是免费的,企业家无法收回成本,怎么会有创新和生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