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
>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五更,指平旦,是寅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至5点。

  四、涉及器物。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床: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尔雅·释名》说“人所坐卧曰床”,可见中国古代的床,既是坐具,也是卧具。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式,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到了南北朝,床作为坐具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

>
显示更多

上一篇: 初中语文常识中的常用数字

下一篇: 文学常识巧记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