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女儿》的读后感1500字

:
>

  然而,对于人来说,情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亲情,六六在渴望着,对于她来说父爱是如此的奢侈,尽管生父经常“看”她;友情,在一个班级里,无数异样的眼光在盯着异样的她,她内心深处是寂寞,是深渊;爱情,就是和历史老师的戏剧性的爱情,让她失去了生育能力,从而道出了伦理的饥饿。

  由此,我们进入第四个层面的饥饿:伦理的抑或道德的。“六六”打掉的小生命在身份上被称为“私生子”,而最终,她也明晓了自己,也是私生子。可以说,“六六”一生下来就是反伦理的,生父与母亲的恋情是反伦理的,养父与母亲组成家庭也是反伦理的……伦理的饥饿在这部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也会发现,小说的基调是仇视固有伦理的。虹影在一次访谈中也说过,正是私生子的身份和遭遇,使她不甘沉默,要为世间讨回新的公道。

  食的饥饿,性的饥饿,情的饥饿,伦理的饥饿,最终汇成了灵魂的饥饿,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都是生命对天然欠缺的热烈反应。这些饥饿刺伤了这个叫“六六”的女孩,或者女人的尘世生活,使她的叙事落满暗淡的灰尘和凌厉的血斑。多个层面的饥饿相互碰撞在一个柔弱的躯体里,升华成一种毫无喧哗的狂欢,一种灵魂的舞蹈。“在一个人终于诞生的时刻,必须留下时代和它青春的狂怒”,回望起来,用加缪的这句话来评价虹影的《饥饿的女儿》,应该是最为恰当的。

  在一个人终于诞生的时刻,必须留下时代和它青春的狂怒,光有狂怒恐怕不够,我觉得最好是把激情与智性完美结合起来,可能激情属于兽,而智慧属于神,二者结合一处才会成为一个生动的人——饥饿的狂欢

  一阵口琴声,好像很陌生,却仿佛听到过,这时从滔滔不息的江水上越过来,传到我的耳边,就像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清晰。我挂满雨水的脸露出了笑容。她还是回到了生父的墓前,浮满笑容的脸也会黯然泪下。但最后她笑着结束了悲伤的故事。

>
显示更多

上一篇: 《围城》的读后感1500字(文章二)

下一篇: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读后感1500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