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要去大城市
:
许多过来人见到这句话,会不屑地说一句“图样图森破”,告诉你这种想法实在太不成熟了,因为许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他们会摆出各种大道理,列出一连串的“反面教材”,告诉你若不循规蹈矩,人生将会如何悲惨……可是,如果你连想想的勇气都没有,你又能实现什么?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问题上,我的感情一直倾向于前者。当然,我并不是认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说年轻人必须要选择大城市,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这个选择中,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倾斜的,前者的生存压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气去承担。而遵循内心的勇气,不但是我自己缺少的,也是我喜欢并尊重的。
对于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我同样尊重,因为他们尝试过。对于选择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轻人,我也并不反感,因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内心的选择。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某些人对打拼者的嘲笑,以及庸俗化的论调。
我见过不少世俗眼光中的失败者,虽然我并不认为那是失败,但他们无一例外遭遇了嘲笑。比如有人被迫从北上广回到家乡,就有一些这辈子未曾离开家乡的人嘲笑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当然还少不了“早说过这条路走不通”之类的论调。还有一些人正在大城市里打拼,可逢年过节回到家乡,就会成为七大姑八大姨的谈资以及被训导对象,告诫你生活应该如何安守本分,结婚生子再去考个公务员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生标准。
我甚至认为,正是这群人的存在,才逼得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宁愿在大城市孤独打拼,也绝不回来。
没错,大城市里有许多平凡的打拼者,终其一生也无法跻身这个城市的上游,他们甚至买不起一套小房子,终日为温饱奔波。但谁有资格嘲笑他们呢?没有人可以。正如毛利在《普通女孩,就该滚出大城市?》中所写,“为什么一定非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自由选择去留,她永远都该仰仗别人的意见生活吗?”
在中国人的人生选择中,女性比男性的空间更为狭窄,没在三十岁前把自己嫁出去仿佛是一条死罪,结婚后没生出孩子来同样是死罪。在毛利笔下,“这些美剧的忠诚东方女性观众们,并没受到多大的感召,她们在爸妈的房子里看着别人为所欲为,一点不为之所动,因为世俗说,大城市的荣光并不属于她们。”
一个社会对女性的苛求与偏见,意味着整体价值观的缺陷。女性遭遇苛求,男性同样不会好过。认为女性留在小城市安于现状就是最好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样也是逼婚、逼考公务员的主力,她们的逼迫对象其实不分男女,这也许是小城市最让人窒息的一面。
我有一个朋友,不谙世事,不善交际,有一份稳定工作和中等收入。与许多独生子女一样,她在父母支持下买房买车,一个人住着140平方的房子,每日按部就班地开车上下班,不知不觉年过三十。也是在三十岁这一年,她放弃了这一切,选择北漂,租房、挤地铁……
当然有人会说她傻,可她却比以前开心多了。她离开这个小城的唯一理由是孤独,同时,她又不愿像长辈们所说的那样,随便找个人结婚生子告别孤独——那样的话,也许会更孤独。
>
许多过来人见到这句话,会不屑地说一句“图样图森破”,告诉你这种想法实在太不成熟了,因为许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他们会摆出各种大道理,列出一连串的“反面教材”,告诉你若不循规蹈矩,人生将会如何悲惨……可是,如果你连想想的勇气都没有,你又能实现什么?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问题上,我的感情一直倾向于前者。当然,我并不是认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说年轻人必须要选择大城市,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这个选择中,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倾斜的,前者的生存压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气去承担。而遵循内心的勇气,不但是我自己缺少的,也是我喜欢并尊重的。
对于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我同样尊重,因为他们尝试过。对于选择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轻人,我也并不反感,因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内心的选择。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某些人对打拼者的嘲笑,以及庸俗化的论调。
我见过不少世俗眼光中的失败者,虽然我并不认为那是失败,但他们无一例外遭遇了嘲笑。比如有人被迫从北上广回到家乡,就有一些这辈子未曾离开家乡的人嘲笑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当然还少不了“早说过这条路走不通”之类的论调。还有一些人正在大城市里打拼,可逢年过节回到家乡,就会成为七大姑八大姨的谈资以及被训导对象,告诫你生活应该如何安守本分,结婚生子再去考个公务员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生标准。
我甚至认为,正是这群人的存在,才逼得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宁愿在大城市孤独打拼,也绝不回来。
没错,大城市里有许多平凡的打拼者,终其一生也无法跻身这个城市的上游,他们甚至买不起一套小房子,终日为温饱奔波。但谁有资格嘲笑他们呢?没有人可以。正如毛利在《普通女孩,就该滚出大城市?》中所写,“为什么一定非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自由选择去留,她永远都该仰仗别人的意见生活吗?”
在中国人的人生选择中,女性比男性的空间更为狭窄,没在三十岁前把自己嫁出去仿佛是一条死罪,结婚后没生出孩子来同样是死罪。在毛利笔下,“这些美剧的忠诚东方女性观众们,并没受到多大的感召,她们在爸妈的房子里看着别人为所欲为,一点不为之所动,因为世俗说,大城市的荣光并不属于她们。”
一个社会对女性的苛求与偏见,意味着整体价值观的缺陷。女性遭遇苛求,男性同样不会好过。认为女性留在小城市安于现状就是最好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样也是逼婚、逼考公务员的主力,她们的逼迫对象其实不分男女,这也许是小城市最让人窒息的一面。
我有一个朋友,不谙世事,不善交际,有一份稳定工作和中等收入。与许多独生子女一样,她在父母支持下买房买车,一个人住着140平方的房子,每日按部就班地开车上下班,不知不觉年过三十。也是在三十岁这一年,她放弃了这一切,选择北漂,租房、挤地铁……
当然有人会说她傻,可她却比以前开心多了。她离开这个小城的唯一理由是孤独,同时,她又不愿像长辈们所说的那样,随便找个人结婚生子告别孤独——那样的话,也许会更孤独。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