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风俗习惯

:
>

  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服饰

  尽管瑶族长期依山而居,处于迁徙、游耕状态,但其服饰仍保持款式多样、纹案古朴、工艺精美的民族特点。

  据有关瑶族服饰研究专家统计,瑶族服饰款式有百余种,各支系各地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男子穿对襟或右衽、铜扣上衣,或圆领花边丫形上衣,腰扎腰带,下身穿宽脚长裤,扎绑腿。妇女一般穿圆领花边对襟或右衽长衣,下穿挑花长裤或百褶长裙,扎绣花腰带或围裙,也缠绑腿。无论男女,服饰一般都喜欢用青布制作,喜欢用红、蓝、黄、绿、白、紫等色彩点缀。这些点缀品是用各色丝线经过挑、绣、织、染等工艺制作而成,看上去非常鲜艳精美,各种图案也十分生动逼真。

  此外,瑶族男女都习惯使用绣花青布头巾或红布头巾包头。特别是妇女的头饰,其样式千姿百态,有塔式、钢盔式、平顶式、飞檐式、银簪式、絮帽式等,并喜欢佩戴各种银饰。

  白头帕

  瑶族无论男女,都是通过帽子和头帕表示自己所处的生活阶段。河口县瑶山的瑶族姑娘一到十五六岁,便改花帽为包头帕。包头帕就意味着可以寻偶。男子在幼年时亦戴花帽,到十五六岁后同样取下花帽改包头帕。在金平区平安寨等地的尤勉支瑶族,俗称红头摇,因婚后包红头帕而得名。该地妇女的头饰,在其一生中可分成三个阶段:七八岁以下戴帽子,七八岁以上包头帕,婚后便包红头帕。

  瑶族发式

  瑶族男女,喜蓄长发,古籍就有男女蓄发,盘结头顶,名为“椎髻”的记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过山瑶妇女,过去则剃尽发蒂,戴上黄蜡制成的角帽,用布帕遮盖。妇女头部装饰极为讲究,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还有的则戴上三五斤重的银条。妇女头上的椎髻更是类多形奇,有的插上银牌、银花、银串珠之类,有的还插上几片白雉尾,十分壮观。广西金秀大瑶山花蓝瑶妇女,用猪油裹拌卷成钢盔式发形,青光耀眼,独具一格。龙胜各族自治县瑶家妇女发式都是蟠桃发髻,上面还用一边长约4寸、绣着各式花样图案的黑色方形头巾盖在头上。

  顶板瑶妇女的服饰

>
显示更多

上一篇: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下一篇: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