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释
7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7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7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7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7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79、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8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