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店全球第一,中国跟它的差距到底在哪?
组合创新:
较早的时候,7-11创新实验店,不断尝试店铺产品新的组合。
比如,原来随身杂品陈列没有区别性别,后来将丝袜、化妆品等女性用品与家庭洗涤用品陈列在一起,与男性用品相对分开。结果丝袜销售量提高了3.6倍。
再有,在便利店深处陈列单价较高的红酒、威士忌,是提高毛利的常规做法。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女性顾客需求提高很快,于是在红酒专柜前面陈列女性喜爱的干果、水果干之类小吃。结果,关联品销售明显提升。
产品创新:
人人都在说的“消费升级”,本质是消费者利用模式化、高价格的品牌产品来证明和展示身份的需求在萎缩,更多地转向用内在的精神、情感特质展示人格。因此,消费升级,也就是消费关注点在从外在形式向内在内容进化。
便利店的产品特点,是新鲜美味、价格稍高,它不搞打折促销活动,主要差异化竞争武器,在市场成熟度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不再是模式化品牌组合能力,而是自有品牌产品开发能力。比如,7-11的“7 puremiamu”、全家的“collection”、罗森的“serekuto ”等等。
相较于已经成熟的日本便利店,中国便利店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以下问题:
1、成本增加。便利店位置好,才可以有好的营业额,但是好的位置也就需要有高价的租金,近年来随着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店面租金也水涨船高。同时,人力成本也快速上升。
2、供应链管理薄弱。便利店的单店采购体量小,多数自己到批发市场进货批发商送货上门,供应链上的全面劣势,让个体便利店的经营在行业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