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枷锁”
:
从我出生的那天起,父亲在我的生活中常常扮演着包括“母亲”的两个角色,那时母亲是连队的出纳,工作繁忙,不定期的外出学习,再加上那时的她还像小孩一般,“贪玩儿”了点,所以,她的精力完全不在我的身上。渐渐地,我大学毕业了,母亲也随之“长大”了,她开始关注关心我的生活起居、兴趣爱好、朋友关系等等,但是,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原因,我围在她身边的时间只是弹指之间,直到我的女儿出生,一个家庭小成员的出现,母亲的爱才得到了传递和释放。
心疼女儿的母亲包揽了所有与宝宝有关的事情,洗澡、换尿布、洗戒子,包括晚上哄宝宝睡觉,母亲虽然忙的不亦乐乎,但由于晚上带孩子,睡眠严重不足,让母亲原本容光焕发的脸色变得黯淡无光。我多次提出晚上时间由我来带宝宝,都被母亲强烈拒绝了,她说:“你好好睡觉,我没事,身体养好了才是最重要的。”就这样,自宝宝出生,旅游、聚会、逛街等词汇,母亲再没提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倒成了她的生活写照。被爱包围的我,心里满满的心酸与心疼。
时间匆匆流过,在宝宝出生两个月零3天时发热至40℃,“都说刚出生的孩子抵抗力最强,怎么还发烧了呢?”心慌的母亲面对哼哼唧唧的小婴儿眉头深锁、坐立难安的嘀咕着,“去看医生吧”,我征求母亲的同意,“吃点退烧药等等看看,这么点的孩子去医院折腾一遭下来更受罪,”母亲坚决的说。就这样,在这两天里,温水擦身、测量体温的动作,母亲不厌其烦的反复做,宝宝退了烧、烧了退,如此反复两天两夜,母亲不眠不休。到了第三天清晨,白发苍颜、面容憔悴的母亲抱着宝宝倚在床头无声的流泪,“明天去看医生吧,孩子虽小,医生应该也能看吧”,舍不得带宝宝去看医生的是母亲,最终提出就医的依旧是母亲。
一刻也耽误不得,一家人驱车到了医院,在医生查看问询了宝宝的基本情况后,我们来到了化验室,母亲扒开宝宝的裤子,手法娴熟的医生精准的扎在宝宝的脚踝处进行抽血,感受到疼痛的宝宝蹬着腿哇哇哭,难过的母亲一边按住宝宝的腿一边“偷偷”的抹眼泪。怀着煎熬的心情,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医生诊断宝宝没有大碍,是由疫苗引起的发热反应。对于这个回答,母亲并不“买账”,她焦急的追着医生不停的问,宝宝的病什么时候痊愈,还需要什么治疗等等。回到家中,宝宝吃了退烧药后,一会儿功夫,宝宝退烧睡着了。但是母亲依然正襟危坐,目光呆滞,看着母亲疲惫枯槁模样,本担心宝宝的家人,又担忧起了母亲。我劝她,“妈,睡会吧,宝宝总会好的,你别把身体熬垮了,”母亲看了看我,机械般的躺在了宝宝身边有气无力的说:“你去睡会吧,都累了吧。”那时的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关于母亲的儿时记忆奔涌而来,想起了母亲为我扎小辫、送我上学、给我洗头,晚上临睡前我赖在她的被窝里,被母亲假装嫌弃的场景,不禁泪流满面。
宝宝生病四天,母亲熬了四天。记得宝宝初愈那天,风和日丽、天朗气清,阳光洋洋洒洒的射进屋内,正好照在母亲微笑的脸庞上,明媚、温暖又动人。
>
从我出生的那天起,父亲在我的生活中常常扮演着包括“母亲”的两个角色,那时母亲是连队的出纳,工作繁忙,不定期的外出学习,再加上那时的她还像小孩一般,“贪玩儿”了点,所以,她的精力完全不在我的身上。渐渐地,我大学毕业了,母亲也随之“长大”了,她开始关注关心我的生活起居、兴趣爱好、朋友关系等等,但是,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原因,我围在她身边的时间只是弹指之间,直到我的女儿出生,一个家庭小成员的出现,母亲的爱才得到了传递和释放。
心疼女儿的母亲包揽了所有与宝宝有关的事情,洗澡、换尿布、洗戒子,包括晚上哄宝宝睡觉,母亲虽然忙的不亦乐乎,但由于晚上带孩子,睡眠严重不足,让母亲原本容光焕发的脸色变得黯淡无光。我多次提出晚上时间由我来带宝宝,都被母亲强烈拒绝了,她说:“你好好睡觉,我没事,身体养好了才是最重要的。”就这样,自宝宝出生,旅游、聚会、逛街等词汇,母亲再没提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倒成了她的生活写照。被爱包围的我,心里满满的心酸与心疼。
时间匆匆流过,在宝宝出生两个月零3天时发热至40℃,“都说刚出生的孩子抵抗力最强,怎么还发烧了呢?”心慌的母亲面对哼哼唧唧的小婴儿眉头深锁、坐立难安的嘀咕着,“去看医生吧”,我征求母亲的同意,“吃点退烧药等等看看,这么点的孩子去医院折腾一遭下来更受罪,”母亲坚决的说。就这样,在这两天里,温水擦身、测量体温的动作,母亲不厌其烦的反复做,宝宝退了烧、烧了退,如此反复两天两夜,母亲不眠不休。到了第三天清晨,白发苍颜、面容憔悴的母亲抱着宝宝倚在床头无声的流泪,“明天去看医生吧,孩子虽小,医生应该也能看吧”,舍不得带宝宝去看医生的是母亲,最终提出就医的依旧是母亲。
一刻也耽误不得,一家人驱车到了医院,在医生查看问询了宝宝的基本情况后,我们来到了化验室,母亲扒开宝宝的裤子,手法娴熟的医生精准的扎在宝宝的脚踝处进行抽血,感受到疼痛的宝宝蹬着腿哇哇哭,难过的母亲一边按住宝宝的腿一边“偷偷”的抹眼泪。怀着煎熬的心情,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医生诊断宝宝没有大碍,是由疫苗引起的发热反应。对于这个回答,母亲并不“买账”,她焦急的追着医生不停的问,宝宝的病什么时候痊愈,还需要什么治疗等等。回到家中,宝宝吃了退烧药后,一会儿功夫,宝宝退烧睡着了。但是母亲依然正襟危坐,目光呆滞,看着母亲疲惫枯槁模样,本担心宝宝的家人,又担忧起了母亲。我劝她,“妈,睡会吧,宝宝总会好的,你别把身体熬垮了,”母亲看了看我,机械般的躺在了宝宝身边有气无力的说:“你去睡会吧,都累了吧。”那时的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关于母亲的儿时记忆奔涌而来,想起了母亲为我扎小辫、送我上学、给我洗头,晚上临睡前我赖在她的被窝里,被母亲假装嫌弃的场景,不禁泪流满面。
宝宝生病四天,母亲熬了四天。记得宝宝初愈那天,风和日丽、天朗气清,阳光洋洋洒洒的射进屋内,正好照在母亲微笑的脸庞上,明媚、温暖又动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