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模拟卷4(含答案)
: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4分)
烦恼 yōu_______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这样,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
zào______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sè 的村姑,无不使你yí_______然自得,超然物外。
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湖畔,春光( ),踏春的少女从我的身边走过。飘扬的黑发,( )的目光,花一般清新的面庞,鹿一般( )的脚步,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她们的歌声和笑声。
A、明媚 B、清澈 C、轻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很熟悉。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4、古诗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题必做,⑦、⑧两题任选一题)(8分)
①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 , 。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潮平两岸阔, 。
⑤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⑥会当凌绝顶, 。
⑦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
, 。
⑧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 , .古诗文名句填空。
5、《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选择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完成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评价不能照抄)( 4分)
示例:
6、阅读下面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4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①这是一首王维奉命出使边塞慰问将士们的边塞诗,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词是 (至少两种)具体表现边塞地域的地点是 (至少两处)。(2分)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名句。该诗句表现了 的意境?(2分)
7、某地拟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棵千年古柏正巧处于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处,须砍伐,各界人士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门,要求修改设计方案。请根据人物身份,各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4分)
历史学家说: 。
美学家说: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空山鸟语(20分)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8、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4分)
9、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0、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原因。(4分)
11、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4分)
12、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 (15分)
掀开“巫山人"神秘的面纱
一直以来,东非大裂谷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使得西方学者得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直立人从非洲扩散而来”的结论。我国学者曾提出过“亚洲也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万—400万年前人类化石材料的证明。当时中国发现的人类化石,最早是只能上溯到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有关“巫山人”遗址的重大发现,曾一度轰动世界。神秘的“巫山人”是猿还是人?是不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直立人?这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谜。
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黄万波教授在四川省巫山县龙骨坡一洞穴堆积层里,发掘出一个人类门齿和一段人类下颌骨,颌骨上还带有两个牙齿。当时中科院公布的“巫山人”距今是180万年前。后经美国、英国等科学家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其年代被正式确定为200万年前。这一测定结果毫无疑问地向世界证实了“巫山人”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旱的人类。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在世界考古界掀起了一次有关人类起源的大讨论,被认为“将动摇人类演化的理论”。
但是,因缺乏更多证据,“巫山人"曾一度受到质疑。2005年10月27日下午,黄万波教授带领的考察队第三次进驻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以期发现更多证据,为“巫山人是猿还是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考古发掘工作成果显著:发现了许多植物孢粉化石,从而推断出200万年前,龙骨坡遗址周围有森林、草地以及河流,且潮湿、温暖,适合人居住。更重要的是,考察队还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而发现的化石有明显的石器砸削痕迹,这也证明了人类活动的存在。化石中只有动物前后腿骨,说明古人非常聪明,在外打猎无法搬动大型动物时,就将肉最多的前后腿砍下搬回洞中。大量的古人类生活遗迹足以证明,200多万年前,巫山人已经产生了文化,而文化是区别“是人还是猿”的重要标准。可见,“巫山人”是人而不是猿,而且比云南元谋人还早30万年。
经过清理,专家们发现龙骨坡遗址地层剖面最上面的化石年代为180万年,最下面的为200万年,文化层跨度为20多万年。这表明“巫山人”在龙骨坡山洞生活了近20万年的时间。
(选入时有删改)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②段画线句中“动摇"一词的含义。(5分)
答: ▲
14、黄万波教授第三次带队科考,哪些考古发掘可以证明“巫山人”是人而不是猿?(限40字内)(6分)
答: ▲
15、下面句子中加“▲”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选做一题)(4分)
①我国学者曾提出过“亚洲也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万一400万年前人类化石材料的证明。
②这一测定结果毫无疑问地向世界证实了“巫山人”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答: ▲
(三) (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予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元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A.扶苏以数谏故.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固以怪之矣
17、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3分)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
19、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
答: ▲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颦:皱眉 ②挈:带领 ③彼:她
20、解释加点的词。(3分)
①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②坚闭门而不出( )
③挈妻子而去之走( )
2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之。
A.其里之丑人 B.见而美之 C.贫人见之 D.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3、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写作 (60分)
一缕阳光,或从山岚中喷薄而出,或从晦暗的阴云中艰难滤出,或是在春风中荡漾,或是在冬天里温暖。。。。。。如记忆中木鱼敲击混沌,于是醒悟;如阵阵细浪冲刷心的柔软,于是温暖。。。。。。事涌心头情郁其中,我笔写我心,不亦快哉?请以“心中,那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中考语文模拟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30分)
1.忧 躁 涩 怡 2.A B C 3. C 4.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风正一帆悬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一览众山小
⑦ 略
⑧ 略
5略。
6、①孤烟 大漠 长河 , 居延 萧关 ②渲染出雄浑壮阔的边塞奇丽风光。7.略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 (20分)
8.答案: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4分。答对两点即可。
9.答案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评分:写出比喻句得1分,分析恰当得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评分:答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评分:答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2. 答案: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答对两点即可。
(二) (15分)
13.使人对西方学者关于“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结论产生怀疑。
14.A.植物孢粉化石 B.打制石器 C.有明显石器砸削痕迹的化石 D.动物的前后腿骨化石
15.①不能删去,“亚洲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这一看法仅仅是一种猜测。②不能删去,“巫山人”是“亚洲发现的最早人类"只是现在的研究成果。
(三) (12分)
16.略 17.D
18.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
19.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四) (8分)
20认为(觉得)……美 紧紧地 妻子和儿女 21.C 22.略
23.东施效颦—说明了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的做法,应考虑本身的特点来决定自己应怎。
>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4分)
烦恼 yōu_______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这样,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
zào______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sè 的村姑,无不使你yí_______然自得,超然物外。
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湖畔,春光( ),踏春的少女从我的身边走过。飘扬的黑发,( )的目光,花一般清新的面庞,鹿一般( )的脚步,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她们的歌声和笑声。
A、明媚 B、清澈 C、轻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很熟悉。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4、古诗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题必做,⑦、⑧两题任选一题)(8分)
①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 , 。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潮平两岸阔, 。
⑤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⑥会当凌绝顶, 。
⑦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
, 。
⑧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 , .古诗文名句填空。
5、《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选择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完成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评价不能照抄)( 4分)
示例:
6、阅读下面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4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①这是一首王维奉命出使边塞慰问将士们的边塞诗,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词是 (至少两种)具体表现边塞地域的地点是 (至少两处)。(2分)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名句。该诗句表现了 的意境?(2分)
7、某地拟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棵千年古柏正巧处于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处,须砍伐,各界人士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门,要求修改设计方案。请根据人物身份,各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4分)
历史学家说: 。
美学家说: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空山鸟语(20分)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8、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4分)
9、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0、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原因。(4分)
11、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4分)
12、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 (15分)
掀开“巫山人"神秘的面纱
一直以来,东非大裂谷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使得西方学者得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直立人从非洲扩散而来”的结论。我国学者曾提出过“亚洲也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万—400万年前人类化石材料的证明。当时中国发现的人类化石,最早是只能上溯到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有关“巫山人”遗址的重大发现,曾一度轰动世界。神秘的“巫山人”是猿还是人?是不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直立人?这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谜。
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黄万波教授在四川省巫山县龙骨坡一洞穴堆积层里,发掘出一个人类门齿和一段人类下颌骨,颌骨上还带有两个牙齿。当时中科院公布的“巫山人”距今是180万年前。后经美国、英国等科学家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其年代被正式确定为200万年前。这一测定结果毫无疑问地向世界证实了“巫山人”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旱的人类。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在世界考古界掀起了一次有关人类起源的大讨论,被认为“将动摇人类演化的理论”。
但是,因缺乏更多证据,“巫山人"曾一度受到质疑。2005年10月27日下午,黄万波教授带领的考察队第三次进驻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以期发现更多证据,为“巫山人是猿还是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考古发掘工作成果显著:发现了许多植物孢粉化石,从而推断出200万年前,龙骨坡遗址周围有森林、草地以及河流,且潮湿、温暖,适合人居住。更重要的是,考察队还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而发现的化石有明显的石器砸削痕迹,这也证明了人类活动的存在。化石中只有动物前后腿骨,说明古人非常聪明,在外打猎无法搬动大型动物时,就将肉最多的前后腿砍下搬回洞中。大量的古人类生活遗迹足以证明,200多万年前,巫山人已经产生了文化,而文化是区别“是人还是猿”的重要标准。可见,“巫山人”是人而不是猿,而且比云南元谋人还早30万年。
经过清理,专家们发现龙骨坡遗址地层剖面最上面的化石年代为180万年,最下面的为200万年,文化层跨度为20多万年。这表明“巫山人”在龙骨坡山洞生活了近20万年的时间。
(选入时有删改)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②段画线句中“动摇"一词的含义。(5分)
答: ▲
14、黄万波教授第三次带队科考,哪些考古发掘可以证明“巫山人”是人而不是猿?(限40字内)(6分)
答: ▲
15、下面句子中加“▲”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选做一题)(4分)
①我国学者曾提出过“亚洲也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万一400万年前人类化石材料的证明。
②这一测定结果毫无疑问地向世界证实了“巫山人”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答: ▲
(三) (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予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元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A.扶苏以数谏故.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固以怪之矣
17、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3分)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
19、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
答: ▲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颦:皱眉 ②挈:带领 ③彼:她
20、解释加点的词。(3分)
①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②坚闭门而不出( )
③挈妻子而去之走( )
2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之。
A.其里之丑人 B.见而美之 C.贫人见之 D.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3、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写作 (60分)
一缕阳光,或从山岚中喷薄而出,或从晦暗的阴云中艰难滤出,或是在春风中荡漾,或是在冬天里温暖。。。。。。如记忆中木鱼敲击混沌,于是醒悟;如阵阵细浪冲刷心的柔软,于是温暖。。。。。。事涌心头情郁其中,我笔写我心,不亦快哉?请以“心中,那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中考语文模拟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30分)
1.忧 躁 涩 怡 2.A B C 3. C 4.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风正一帆悬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一览众山小
⑦ 略
⑧ 略
5略。
6、①孤烟 大漠 长河 , 居延 萧关 ②渲染出雄浑壮阔的边塞奇丽风光。7.略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 (20分)
8.答案: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4分。答对两点即可。
9.答案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评分:写出比喻句得1分,分析恰当得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评分:答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评分:答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2. 答案: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答对两点即可。
(二) (15分)
13.使人对西方学者关于“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结论产生怀疑。
14.A.植物孢粉化石 B.打制石器 C.有明显石器砸削痕迹的化石 D.动物的前后腿骨化石
15.①不能删去,“亚洲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这一看法仅仅是一种猜测。②不能删去,“巫山人”是“亚洲发现的最早人类"只是现在的研究成果。
(三) (12分)
16.略 17.D
18.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
19.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四) (8分)
20认为(觉得)……美 紧紧地 妻子和儿女 21.C 22.略
23.东施效颦—说明了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的做法,应考虑本身的特点来决定自己应怎。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