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牵手
父亲和母亲都是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年上学的。父亲高小毕业后,曾在生产合作社当过记账员,后来考入淄博矿务局技校,毕业后成为一名技术工人。母亲也是高小毕业,在村里干过供销社,在生产队当过记账员,也曾想考技校,当工人,却未能如愿。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和母亲经媒人介绍认识。母亲嫁给父亲之后,一直是和我的爷爷奶奶住在一个院子里。母亲在娘家时是我姥娘姥爷最小的女儿,几乎没受过什么委屈,来到婆家,环境改变,肯定会受到一些约束。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村中封建思想比较严重的人,而母亲受过新社会教育,具有一定的新观念,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婆媳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父亲那时候年轻,应该不太善于处理家庭关系,面对自己两个最亲近的女人,肯定会有左右为难的时候。那时候父亲在工厂上班,离家近二十里路,隔几天才回家一次。在我小时候,父亲有时回到家会和母亲发生争吵。但是无论怎样争吵,风雨之后总是能见彩虹,争吵之后总是能和好如初。当然,我最不喜欢他们争吵的时候,而他们和好的时候也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母亲生育了三个子女,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母亲开始从家庭操劳中脱开身子,去村办工厂上班。当时村办工厂经常请父亲进行各种技术指导,加上母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母亲很快成为厂里的出纳员。母亲后来又在村委会当出纳员,直到退休。而父亲一直是单位的技术骨干,退休时恰好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又被一些个体企业聘为技术顾问。在我眼里,父亲因为有技术在外面特别受人尊敬,而在家里却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母亲经常说,你父亲就是技术行,其他什么都不懂。虽然父母在一天天变老,他们还是常常为一些生活琐事争吵,争吵的原因常常是父亲说了一句在母亲看来不应该说的话。家庭的事情往往很难分辩出谁是谁非,最终总是父亲先闭上嘴,等母亲唠叨完了,事情也就过去了。
水库对面,父亲正牵着母亲的手一步一步走上台阶,父亲回头对母亲说了一句什么,两人同时停住了脚步。我听到了母亲的笑声。两位老人都已经年近八十,他们晚年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我们做子女的最高兴的事。父亲和母亲又说了几句话,继续慢慢向前走去。妻子站在水库边笑逐颜开,不停地给对岸两位老人拍照,一边对我说:爸爸今天表现得太好了,太值得称赞了。
天是那样蓝,水是那样绿,山是那样青,空气是那样清新,一切都是那样美好。父亲牵着母亲的手,终于走过了那段有几分险峻的路。我们又回到了大坝上。
后来,我们又带着父母外出游玩,我注意到,每当我和妻子不在母亲身边时,父亲总是陪在母亲身边,遇到难走的路,父亲总是牵着母亲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