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背后的故事
犹豫不定
当达尔文踏上贝格尔号时,他是个言必称《圣经》的神学院毕业生,屡屡被海员们取笑。但是当返回英国时,在他看来《旧约》不过是一部“很显然是虚假的世界史”,他抛弃了基督教信仰,根源就是对“一切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怀疑。
从此,关于物种变化及生物进化的问题一直萦绕着他的脑际,环球考察中的大量科学事实仍历历在目,特别是各种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环境的极其完美的适应,更使他惊奇不止。
为了解开物种为何变异这个谜,从1837年开始,达尔文克服重重困难,广泛收集一切专门的、关于植物在家养条件下和在自然状况下发生变异的事实,终于发现人工选择就是人类创造动物和植物的有用族类的基本原理。为了和“人工选择”相对应,达尔文把自然条件下这种对有害变异个体的淘汰和对有利变异个体的保存作用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至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思想逐渐成熟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急于发表他的学说。他深知自己思想的反宗教性质,对于那些盲目的、狂热的宗教信徒来说,必然要引起一场恶战。他深知,背叛上帝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所以,直到1842年,他才将自己的思想写成35页的纲要,又在1844年将这一纲要扩写成230页。即便如此,他仍然犹豫不定,只是在朋友赖尔和胡克的一再鼓励下,到1856年,才开始写《物 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