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局2》之读后感

:
>

  猴望尖高耸入云,尖顶数丈处有一孤松,松旁山泉里的水正是先生所要。庞涓、孙宾二人恰遇一位采药人,得知通往山泉之路,所以顺利取回两桶水。因桶上附有羊皮,是以返途中并未洒出一滴。苏秦、张仪二人因无此机缘,探寻不到路,又自以为是的认为先生尝不出真假,是以汲回两半桶山腰瀑水。

  童子将四桶泉水于翌日放到四人面前,并代先生问泉水之事。问道苏、秦二人时,两人一口咬定是山泉之水,于是童子学了鬼谷先生的样子,轻叹一声,缓缓说道:“你二人一口咬定是甘泉之水,可老朽喝起来,分明就是山腰里的瀑水。是老朽口感不对呢,还是你们所言不实?”苏秦、张仪大惊失色,慌忙叩拜于地,承认作假,羞愧难当。庞、孙二人汲回的地道甘泉也被退回,连蒙着的羊皮也未拆除,是以庞涓不服,索问因由。童子看他一眼,缓缓说道:“庞涓,你既说出来,老朽这就告诉你。你二人所汲,虽说直接来自甘泉,桶沿上却是蒙了羊皮,占了膻味,喝起来远不如那山腰里的瀑水!”仿佛早就知道,在桶沿上蒙上羊皮,乃是庞涓所想所做。此举实乃画蛇添足!

  鬼谷先生告诫他们:修道重在修心,不在机巧,若要留在山中,就须真心向道,认真体悟,莫存半点机心!读到此处我深深体会到:不要在他人面前故弄玄虚,自以为是;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虚心受教,切不可投机取巧,胡乱妄为;身为团体中的一员,就要团结向善,宽容大方,事事多与同伴商量,切不可自成一派,妄自排他。四人不成功,多半是不团结,更甚者,存有看他人笑话之心,攀比之心。如果真的遇到野人,猛兽,四人会有何种下场呢?

  四人此后定会事事用心,不再存有半点侥幸之心。但光有这些还不足以拜师。之后的两个多月,四人在山林间,日日以不同的姿势打坐,要做到:像钉子一样扎在那儿,眼半睁半闭,腰不可打弯,头不可低垂,口不许说话,全身丝纹儿不动,纵使泰山压顶,也如平常,而且一日只吃一顿饭。如此,四人竟坚持了下来,壮实的身子俱瘦一圈,远看去,竟也真有一点儿仙风道骨了。可这并不是最后的考验。

  那日,童子一如往常的带他们去林中打坐。正值秋爽之际,林中昆虫数不胜数。童子并没有急着要求他们开始,而是拿出随身携带的蜂蜜涂满四人全身,之后才让四人开始打坐,而且规矩不变。我们可以想象那种感觉,平时被昆虫咬一口,都已经疼痒难耐了,更何况他们四人,全天都要作为昆虫们的“食物”。先前两个多月的修炼,终使他们四人顺利度过了难关,但要守得云开见日月,还有最恐怖的一关。

  童子在那之后的翌日,告知他们最后一关,需要在猴望尖上打坐。我们可能马上想到,不过是在山顶上迎着寒风打坐而已,对如今的四人而言,很容易就过。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四人是要坐在高耸入云的山顶平坦处打坐,不过,四人要像童子一样:在悬崖边的边沿上盘腿坐下,盘起的两腿悬出崖外,崖下是万丈深渊,远远望去,就如坐在空中一样。看到这一排字,我都震颤了,感觉自己好像站在崖边上,风一吹就掉下去了。刚开始,四人也是害怕、犹豫、反驳,童子坐定后说道:“只有心稳,身才会稳。心有多稳,身亦有多稳,心若稳如泰山,即使狂风暴雨,也撼动不了半分。”这些全是鬼谷先生起初领童子来此打坐时说过的话,现在说与四人,他们心服口服,毅然迎风入座。两个时辰之后下山,随即拜入鬼谷子门下。自此踏上求道之路。

  故事并未就此完结,四人出将入相后,在战国的政坛上,叱咤风云,翻手覆雨,名扬天下。这一切都离不开鬼谷子的引导与雕琢,更离不开四人所具备的能经受一切磨难的心性!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叹,中国古老历史中那些拥有渊博浩瀚之才的文人隐士,是值得永远敬仰的。他们的才能智慧,独特周密,无人能比;他们留给后代子孙的一切,都是用一生的经历凝练而出的精华,是我们无比珍贵的财富,宝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要很好地用起来才有价值。

  现在虽不是战国乱世,可也是竞争激烈的“无烟战场”,我们要想存有一席之地,多读书,读有用之书,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修养的好方法。

  读书本身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我相信你也读,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黄金屋,颜如玉”。

>
显示更多

上一篇: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下一篇: 《灰商》读后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