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
>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第一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侮辱  怃然  忤逆  宁缺毋滥  捂捂盖盖 
 B、颀长  祈祷  歧路  绮丽多彩  企足而待
 C、研磨  筵席  岩溶  严丝合缝  争奇斗妍
 D、喻义  熨帖  鬻画  钟灵毓秀  与人为善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厉害  利害得失  符合  随声附和   B、变换  变幻莫测  株连  珠联璧合
 C、大意  微言大义  廉正  廉政建设   D、驱除  祛除病魔  作客  做客他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丰老汇著名音乐剧《猫》的主题曲《回忆》,引领着观众进入时空隧道。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__。
②也没有教师教,不知什么时候他___学会了音乐。
③送上我新出的论文集一本,敬希___。
④我们应该对媒体___渲染的畅销书做冷静的分析。
 A、叠起  径自  校正  大肆  B、迭起  竟自  教正  大事
 C、叠起  竟自  校正  大事  C、迭起  径自  教正  大肆
4、下列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在信息时代,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人们不喜欢那些穿靴戴帽、庞杂冗长的空话套话。
B、 清华IT毕业生炙手可热,与世界范围IT专业人才数百万的缺口有关。
C、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飞行,实现了中国人期盼已久的飞天梦想。消息传来,国人弹冠相庆,世界为之轰动。
D、米兰·昆德拉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的崇高的地位,他所阐述传达的理念影响了很多人。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秀色可餐,是他最好的作品。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什么对于这种教育乱收费现象至今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B、巴格达连续发生爆炸案件后,为防范“基地”组织袭击,美国政府千名士兵加大对纽约等地的警戒。
 C、继《玉观音》之后,海岩的新作《平淡生活》目前正在北京郊区紧张拍摄。该片除了仍由丁黑担任导演外,制作班底也全部来自《玉观音》,只是听说海岩要借该片转型。
D、世界舆论认为,与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剑拔弩张、军事色彩浓重的太空竞争相比,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更多地体现了和平、合作与科学探索。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西安交通大学最近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B、大连球队打败了天津球队取得冠军
 C、博物馆北墙镶嵌了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
 D、国际原子能机构授权其总干事与伊朗签《伊朗限核》议定书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自从伽利略1610年首次把望远镜对准太阳至今,太阳黑子的活动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那么太阳黑子活动及其所产生的“太阳风暴”究竟对地球、人类有哪些影响呢?
“太阳风暴”是太阳因能量增加向空间释放出的大量高速运行的带电粒子流,通常以每小时150万到300万公里的速度闯入太空,会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而此次“太阳风暴”比往常猛烈得多。“太阳风暴”对我国“神舟五号”运行有无影响?据悉,航天专家们对“神五”轨道舱的能量供给设计等方面已考虑到可能遭遇到太空“沙尘暴”,轨道舱的一些敏感元器件,已经穿上了一层防辐射的“厚棉袄”。来自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信息显示,“神五”轨道舱运行状况正常,但“神舟”五号轨道舱 运行高度明显降低。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正对“太阳风暴”进行24小时监测,并适时对“神舟”五号轨道舱高度提供修正建议。
嗟来之食表明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太阳黑子的出现频率几乎是过去1000年中任意相等时间段内黑子活动频率的两倍,而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球上长期气候变化如气温波动、灾害性天气等都有11年左右的周期,因此国外有专家研究认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可能与20世纪以来出现的地球气候变暖、天气变化存在着直接联系,也有专家对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地球天气持否定态度。气象专家认为,统计学上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天气变化都有11年的周期纯属巧合,两者之间并未出现相似的有规律性的联系;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太阳黑子活动所产生的能量变化对地球影响不大,太阳黑子出现时对地球日照量的影响微乎其微,主要是对紫外线辐射量产生影响。
“太阳风暴”影响到地球主要是物理现象,对人体伊朗、情绪的影响不大,但因为影响到紫外线的流量,所以可能对人体皮肤有一定影响。由于地球的大气层(尤其是其中的臭氧层)有能力吸收绝大部分太阳紫外线,“太阳风暴”期间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辐射不会明显增强,至今没有太阳活动峰年皮肤癌患者明显增多的科学报告。有医学专家建议,鉴于太阳剧烈活动对人类生理的影响尚不明了,心脑血管病、中风及精神病的患者在太阳活动峰年还是要注意保持安静和多休息。
                        2003年10月31日《南方日报》 
7.下列对“太阳风暴”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太阳由于能量增加后,专门向地球空间散发粒子流,因而形成的能量冲击波。
 B、指太阳由于有多余能量而形成黑子,黑子频繁活动因而形成巨大风暴。
 C、指太阳能量增加后,释放过程中的带电粒子流高速运行而对地球空间环境形成的巨大冲击。
 D、也指粒子风暴,是太阳释放的多余能量所形成的效应。
8、根据原文,下列各项有关“太阳风暴对神舟五号运行有无影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影响。因为航天专家在对“神五”轨道舱的能量设计等方面已经考虑到可能遭受到太空“沙尘暴”,对轨道舱的一些敏感元件采取了防护措施。
B、 没有影响。因中科院适时对“神五”轨道舱的高度提供修正建议。
C、 有影响。虽然“神五”运行正常,但其轨道舱已经受到一些破坏冲击。
D、有影响。经观察,“神五”轨道舱的运行高度有明显降低。
9、根据原文,下列各项有关“太阳风暴对气候变化有无影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黑子的活动与天气变化不直接联系。
B、 太阳黑子的活动与地球天气变化有相同变化纯属巧合,因此“太阳风暴”对地球天气变化没有影响。
C、 地球厚厚的大气层,使太阳黑子对地球天气变化影响很小。
D、太阳黑子的变化主要影响日照量的变化。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风暴”对人体伊朗、情绪的影响不大,因此人们不必惊慌失措。
 B、由于地球的大气层有能力吸收太阳紫外线,所以“太阳风暴”对人体皮肤没有影响。
 C、太阳黑子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的活动特别激烈,人们对此不可漠然置之。
 D、“太阳风暴”对脑血管疾病、中风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有没有影响专家还没有确定的结论,因而以上疾病患者不必对此过多忧虑。
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三国志》)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雅敬亮  雅:素来    B、辟琬为东曹掾   辟:征召
 C、加抚军将军  将:率领    D、面从后言     面:前面
1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文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琬与言论      B、臣若不幸   C、神守举止      D、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所诫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
 B、则显吾之非    则足以拒秦
 C、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D、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诸葛亮对蒋琬评价的一组是(   )
 (1)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2)其为政以安民为本。
 (3)愿主公重加察之。          (4)公琰托志忠雅。
 (5)后事宜以付琬。           (6)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
 A、(1)(3)(5)  B、(1)(2)(4)  C、(2)(4)(6)  D、(4)(5)(6)
15、下列各句中,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备看到蒋琬不理事务,并常常酩酊大醉,就大发雷霆,要惩办他。幸亏诸葛亮劝谏,蒋琬才没有被治罪,只是免职。
B、 蒋琬是蜀国继诸葛亮之后的重臣之一。诸葛亮非常了解他,器重他。诸葛亮几次外出征战,蒋琬总是保障供给,所以诸葛亮称他是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的人。
C、 蒋琬与同僚相比,才能出众。诸葛亮逝世以后,大小官员忧心忡忡,而蒋琬处世不惊,镇定如常。所以,渐渐地在大家心目中树立了威信。
D、从蒋琬对待杨戏一事,可见蒋琬具有宽厚待人的气度和不听谗言、明辨事理、正直无私的品质。
第二卷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上人是一位著名诗僧。
(1)本诗点题的是哪一句?透过这一诗句,可以看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诗极工绘画技巧,构图中心突出,背景极富意蕴,试作扼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细草微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2)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陈敬容
你,灵动的赋形,不可见的战栗,热的播散,光的把握者:你――伟大的手!心灵最深处的潜流藉你而潺潺,通过诗人的笔头,音乐家的弦键,画家的形色,雕刻家的斧凿,……通过它们,那潜流潺潺而为河溪,鸣响而为海洋。
而永恒的缄默即是你最高的德性,从你那坚韧的缄默中万物滋长而繁荣。
我知道一些痛苦的手,在年青的胸上紧紧地密合,而那些指间迅速地流动着温热的血,和温热而微细的战栗,当些馨香四散的黄昏同夜晚,弟兄和姊妹们呵,当一些雪白的帆影在你的回忆中远去远去……
我也知道那些欢乐的手,它们抚摸又拨动生之弦琴,在生命的清晨,它们呼吸最初的阳光,它们狂饮草间的露水;它们高高地举向初霁的蓝空,带着惊奇,带着感激,带着丰满的希望――咦,它们差不多会飞,仿佛一些神异的精灵们的翅膀。
我还知道一些秘密的手,它们两相紧握,将两片手掌中最后一丝空隙也用力压塞,它们自屏于绝对的孤独,如一块顽固的石头。在那里,一句永不说出的最温柔的语言,一个永难实现的最美丽的希望,或者,一个必得封锁的最动人的故事……在那里,这一切永远沉默着,安息着,或许在一些凄清的午夜里它们会呼号旋舞,甚至哭泣。
最后,我们捧出那庄严的手――啊,奉献你以永恒的温暖和凄凉,手呵,从你肃穆的风姿,我们找不到欢歌也找不到哀哭,你在一片无际的旷野之上,慢慢地伸开灵异的指头,从那儿希望飞下来,热情飞下来,信仰飞下来……飞到坚实地土地上,各自开放美丽的花朵。这也就是当一篇诗写完,一个乐章谱就,一幅画或一个雕像完成,或者,一个哲理或科学的发现以后――当一切这种创造的伟业达到最高的成就以后,那心灵的狂喜的庄严,那手的激动中的肃穆。
在我的颂歌之外,我还有无限悲悯,给与那些不幸的手――那些疯狂的,发怒的,残暴的手――它们是可悲悯的,因为它们丧失了它们本可以努力取得的幸福和令名,它们给和乐的宇宙涂多么不协调的颜色,给人类听着一种多么不入耳的嘈音:战争,苦难,死亡,格杀,血,血……,呻吟,嗥叫,痛哭……炮声,枪声,巨弹爆炸声……
不幸的手,魔的手呵,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表露了什么?没有别的,除了你们的可悲的愚蠢,以及由这愚蠢而招致的你们自身的毁灭。
我听到你们,曾是如此顽强的魔手啊,我听到你们凄惨地哭泣着往地底下沉落,沉落……大地,经你们摧残过的大地又茁生着新草,它仍旧是光明美丽,带着我们给它的永远的祝福。
在这一切之上,我们――新土地的主人,我们的手将互握而为一个无间的花环,而其中最坚韧、最美丽的,是那庄严的创造的手。
19、“而永恒的缄默即是你最高的德性,从你那坚韧的缄默中万物滋长而繁荣”一句在全文中所起作用是什么?下文中哪两处与该句内容(“缄默”)形成照应?(4分)
(1)    作用:_______________。(2分)
(2)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作者以“手”这一具体物象为线索,写了哪几种人类生存状态,请组织语言概括。
21、文中划线处两次出现“哭泣”一词,请解释其不同含义。(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全文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通过具体真切的“手”来透视抽象的各异的人类生存状态,歌颂人类的创造精神,含蕴深厚。
B、 文中揭示了生命的快乐,也揭示了生命的悲苦无奈,对残酷的战争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流露出强烈的渴望和平的愿望。
C、 “不幸的手”指残遭厄运但能扼住命运咽喉的“手”。
D、全文语言朴实清新,洋溢着浓郁的诗意。通篇结构严整,过渡自然,一气呵成。
E、 文末“在这一切之上”收束全篇,使全文主题升华到最美的人生是“创造”的人生的高度。
六、(12分)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1)    从果子狸体内分离出的SARS样病毒与作为非典病原体的人类SARS病毒具有99.8%的同源性
(2)    而野生动物集市有可能成为动物SARS样病毒传播给包括人在内的新宿主的一个场所
(3)    并通过跨物种传播而感染人类
(4)    中国研究人员撰写、并于昨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站上的SARS病毒溯源研究论文指出
(5)    这表明,SARS病毒有可能来自动物
(6)    此外,他们还在貉和鼬獾体内检测到了SARS样病毒的抗体
答:________________
2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流星”下定义。(4分)
(1)    流星是一种光迹现象
(2)    这种光迹是流星体高速闯入地球大层,并与大气磨擦燃烧而产生
(3)    流星体是指绕太阳运行的固态小物体,包括微尘和小于小行星的各种小物体。
(4)    90%以上的流星体是1毫米以下的微尘,常称为微流星体或行星际尘埃。大多数流星体来自于彗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依照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和句式分别写一句话。(6分)
(1)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广阔无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时候,一位圣人周游各地,途中碰到了一位哲人,圣人感叹世风日下。哲人指了指旁边问:“那是什么?”圣人说:“那是用砖砌成的一堵墙。”哲人笑着说:“不,那是抵风御寒,给人以安全感的外物。要知道,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
这句话引起了圣人的一阵思考,他点点头又摇摇头,自语到:“世界怎样,人就怎样,不也正确吗?”
请以“人与世界”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5:CDBAC 6-10:DCDCB  11-15:DCABB
16、(1)您与杨戏谈话而戏不回答您,戏对您怠慢(至此),不也太过分了吗?
 (2)他(蒋琬)爱憎好恶和乎情理,都像这一类事情。
17、(1)“青山独归远”。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此情可以参照“青山独归远”一句的内涵和对整首诗作的品味中得到)(2)本诗以诗人目送独自远归青山的客人为绘画中心,背景设置苍幽富厚:夕阳残照,山林苍苍,古寺幽幽,钟声杳杳,青山远卧;荷笠灵澈,独归青山,愈行愈远,景物远近搭配协调,为诗人的送别创造了独特苍茫幽远的意境。(本题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8、(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1)作用:概括并引起下文。
 (2)第一句:当一切这种创造的伟业达到最高的成就以后,那心灵的狂喜中的庄严,那手的激动中的肃穆。
   第二句:其中最坚韧最美丽的,是那庄严的创造的手。
20、(1)生活的馨香四散,美好的东西成为回忆之后痛苦的生命感觉。
 (2)充满希望和欢乐的生活。
 (3)一种秘密的特殊职业需要的孤独但却也最动人,最具有牺牲精神的生活。
 (4)创造并且达到最高成就的呼唤文明的生命过程。
 (5)可悲悯的愚蠢的招致自身毁灭的残暴的生活。
21、(1)自屏于绝对孤独固然是一种伟大的奉献,但也有压抑,也需要宣泄。
 (2)曾经是顽强的魔手的残暴者失势的悲哀。(20、21小题答案意思对即可)
22、CD(c“不幸的手”是指“残暴的手”;D“朴实”不妥)
23、(4)(1)(6)(5)(3)(2)
24、参考答案:流星是指主要来自彗星的绕太阳运行的微尘和小于行星的各种小物体高速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现象。
25、参考答案:
(1)如果你因掉落的残花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泥土的芳香。
  如果你为一朵花的枯萎而流泪,那么你将失去整个春天。
  如果你因失去羽毛而悲伤,那么你也将失掉翅膀。
(2)大海收容每一滴水珠,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草原收容每一株小草,不论幼壮,所以草原碧绿无垠。
  森林收容每一棵树,不论大小,所以森林绵绵不尽。
26、作文评分标准同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下一篇: 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质检复习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