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
:
物 理
试卷类型:A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l至4页,第Ⅱ卷5至l0页,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同种性质的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2.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3.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最大瞬时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最大瞬时功率
4.如图1所示,是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关于 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可知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FA>FB>FC
C.角速度
D.向心加速度
5.如图2所示,一质量为M的赛车,在某次比赛中要通过一段凹凸起伏的圆弧形路面,若圆弧半径都是R,汽车在到达最高点(含最高点)之前的速率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凸起的圆弧路面的顶部,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为零
B.在凹下的圆弧路面的底部,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为2Mg
C.在经过凸起的圆弧路面的顶部后,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D.在凹下的圆弧路面的底部,汽车的向心力的大小为Mg
6.如图3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长度的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3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7.如图4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倾角为30o,物体 质量为m,若想使物体沿斜面从静止开始下滑,至少需要施加平行斜面向下的推力F=0.2 mg,则
A.若F变为大小0.1 mg沿斜面向下的推力,则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是0.1 mg
B.若F变为大小0.1mg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则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是0.2 mg
C.若想使物体沿斜面从静止开始上滑,F至少应变为大小1.2 mg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D.若F变为大小0.8 mg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则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是0.7 mg
8.用两辆拖拉机拉一辆陷入泥坑的卡车,如图5所示,一辆沿与卡车前进方向成45O角用大小为1414N的力拉卡车,另一辆沿与卡车前进方向成30O角用大小为2×103 N的力拉卡车,卡车开动后自身向前提供的动力是4×103 N.三车同时工作,刚好使卡车脱离泥坑,则卡车受到的阻力约为:
A.8.2×103 N B.6.0×103 N
C.5.6×103 N D.6.7 x103 N
9.如图6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当对其加上电压后,A、B两板的电势分别为+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电容器两极板间可形成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d
B.电容器两极板间各点的电势,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正的,有负的,有的为零
C.若只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d,该电容器的电容C要增大,极板上带的电荷量Q也会增加
D.若有一个电子穿越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则电子的电势能一定会减小
10.示波管的结构中有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电极XX’和YY’,若在XX’上加上如图7甲所示的扫描电压,在YY”上加如图7乙所示的信号电压,则在示波管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是图7丙中的
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物 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共60分 )
二、实验题:11题8分。12题7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8分)一低年级同学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想,总结了一篇科学生活报告,以下是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该内容中有部分认识是不科学或不正确的,请你依据所掌握的知识,将不合适的内容标号填入题后空格,并说明理由或加以修正.
“在我们身边有好多产生静电或放电的现象:①冬天,空气干燥时,人们穿在身上的化纤服装经过摩擦可产生静电,当脱衣时会看到火花放电;②汽车在长途行驶时,车身与空气摩擦也会产生静电,为了安全,车上一般都有一个“尾巴”——导电的金属吊链,将电荷随时导入地下;③冬天,放学回家,用手推金属门时,也会产生放电,这是人体与金属门之间的温差所致;④云彩中的微尘常常带有大量的静电,当不同电性的云块遇到一起,或带电云块与地面之间遇上潮湿的空气时,都容易发生放电,引起闪电和雷声;⑤避雷针可以将云彩中的电荷及时导入地下,从而避免发生雷击灾害现象;⑥因此,下雨天为防止遭到雷击,人可以躲避到有避雷针的大树下、铁塔下或建筑物附近;⑦也可以自制一根长的金属杆,在下雨天时竖直握在手中作避雷针使用.
一些工厂的车间内往往存在大量的带电浮尘,为防止静电过多发生放电,引起火灾;⑧可以采用在车间两端的墙壁上,加上两个大电极,形成电场,通过吸附带电浮尘来消除静电;⑨也可以经常喷洒水雾,增加空气湿度,防止产生静电,⑩或者增加厂房的干燥程度,使空气处处绝缘,带电的粉尘就不能放电了.……”
以上所述,不科学或不正确的有:
A.标号 ,理由或修正为
B.标号 ,理由或修正为
C.标号 ,理由或修正为
D.标号 ,理由或修正为
(例:标号⑦不正确理由或修正金属枉放电时:强大的电流会把人击伤:)
12.(7分)某学习小组,对研究物体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进行了改革,采用频闪数码照相机连续拍摄,在有坐标纸的背景屏前,拍下了小球在作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多张照片,经合成后,照片如图8所示,D不是抛出点,O、A、B、C、D为连续五次拍下的小球位置,已知该照相机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10 s,照片大小如图中坐标所示,又知该照片的长度与实际背景屏的长度之比为1:20.则:
(1)由该图片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 m/s;
(2)借助该图片,可以推算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m/s2.
三、本题共4小题,共4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
求(1)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x是多少?
14.(10分)在临沂市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成倾角=30O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80 kg,他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5 s内沿斜面滑下的位移x=50 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问:
(1)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为多大?
(2)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15.(11分)若宇航员完成了对火星表面的科学考察任务,乘坐返回舱返回围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舱,如图9所示.为了安全,返回舱与轨道舱对接时,必须具有相同的速度.已知:该过程宇航员乘坐的返回舱至少需要获得的总能量为E(可看作是返回舱的初动能),返回舱与人的总质量为m,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火星半径为R,轨道舱到火星中心的距离为r,不计火星表面大气对返回舱的阻力和火星自转的影响.问:
(1)返回舱与轨道舱对接时,返回舱与人共具有的动能为多少?
(2)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返回舱与人共需要克服火星引力做多少功?
16.(14分)如图10所示,质量为m可看作质点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由A点滑到日点后,进入与斜面圆滑连接的竖直圆弧管道,管道出口为C.圆弧半径R=15 cm,4B的竖直高度差h=35 cm.在紧靠出口C处,有一水平放置且绕其水平轴线匀速旋转的圆筒(不计筒皮厚度),筒上开有小孔D,筒旋转时,小孔D恰好能经过出口C处.若小球射出C口时,恰好能接着穿过D孔,并且还能再从D孔向上穿出圆筒,小球返回后又先后两次向下穿过D孔而未发生碰撞.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取g=10 m/s2,问:
(1)小球到达C点的速度为多少?
(2)圆筒转动的最大周期T为多少?
(3)在圆筒以最大周期T转动的情况下,要完成上述运 动圆筒的半径R’必须为多少?
临沂市高三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定出评分标准是为了使各校尽可能在统一标准下评定成绩,试题的参考解答是用来说明评分标准的.学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标准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第一、二题只要求写出答案,不要求说明理由或列出算式,只根据答案评分.
(3)第三题只有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不全的得2分,共40分.
1.B 2.D 3.C 4.C 5.ABCD 6.BCD 7.C 8.D 9.BC 10.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共2个小题,11题8分,12题7分。共15分.
11.A③不正确;(1分)人身上的静电与接地的金属门发生放电,与温差无关;(1分)。
B⑥不正确;(1分)避雷针放电时会在周围产生很强的电场和放电电流,所以在避雷针附近也不安全;(1分)
C⑧不科学;(1分) 厂房较大,制作大电极板耗材多,效果差,也不安全;(1分)
D⑩不正确;(1分) 空气越干燥,电荷越容易积累,一旦放电危险更大.(1分)
12.2(3分) 10(4分)
三、本题共4个小题。共45分.
13.(10分)解:(1)由表数据:
2分
“一”表示与车前进方向相反 2分
(2)由表可知匀加速的最大速度是”=12m/s 1分
匀加速的位移 2分
匀减速的位移 2分
总位移x=x1+x2=60 m 1分
14.(10分)解(1):由位移公式
2分
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联立并代人数值后,得
2分
(2)在垂直斜面方向上,
2分
又 1分
联立并代人数值后,得
1分
.5.(11分)解(1)质量为m,的物体在火星表面 ① 2分
设轨道舱的质量为mo,速度大小为。,则 ② 2分
返回舱和人应具有的动能 ③ 1分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 ④ 1分
(2)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知:
⑤ 2分
联立④⑤解得火星引力对返回舱做功 ⑥ 2分
故克服引力做功 ⑦ 1分
16.(14分)(1)对小球从A→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① 2分
代人数值解出=2 m/s2 1分
(2)小球向上穿出圆筒所用时间t1
(k=1,2,3……) ② 2分
小球从离开圆筒到第二次进入圆筒所用时间为2 t2
2 t2=nT (n=1,2,3……) ③ 2分
对小球由C点竖直上抛的上升阶段,由速度公式得:
0 =vC-g(t1+ t2) ④ 2分
联立解得s ⑤ 1分
当n=k=1时,Tmax=0.2 s 1分
(3)对小球在圆筒内上升的阶段,由位移公式得:
⑥ 2分
代人数值解得R’=0.075 m 1分
>
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物 理
试卷类型:A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l至4页,第Ⅱ卷5至l0页,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同种性质的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2.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3.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最大瞬时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最大瞬时功率
4.如图1所示,是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关于 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可知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FA>FB>FC
C.角速度
D.向心加速度
5.如图2所示,一质量为M的赛车,在某次比赛中要通过一段凹凸起伏的圆弧形路面,若圆弧半径都是R,汽车在到达最高点(含最高点)之前的速率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凸起的圆弧路面的顶部,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为零
B.在凹下的圆弧路面的底部,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为2Mg
C.在经过凸起的圆弧路面的顶部后,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D.在凹下的圆弧路面的底部,汽车的向心力的大小为Mg
6.如图3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长度的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3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7.如图4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倾角为30o,物体 质量为m,若想使物体沿斜面从静止开始下滑,至少需要施加平行斜面向下的推力F=0.2 mg,则
A.若F变为大小0.1 mg沿斜面向下的推力,则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是0.1 mg
B.若F变为大小0.1mg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则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是0.2 mg
C.若想使物体沿斜面从静止开始上滑,F至少应变为大小1.2 mg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D.若F变为大小0.8 mg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则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是0.7 mg
8.用两辆拖拉机拉一辆陷入泥坑的卡车,如图5所示,一辆沿与卡车前进方向成45O角用大小为1414N的力拉卡车,另一辆沿与卡车前进方向成30O角用大小为2×103 N的力拉卡车,卡车开动后自身向前提供的动力是4×103 N.三车同时工作,刚好使卡车脱离泥坑,则卡车受到的阻力约为:
A.8.2×103 N B.6.0×103 N
C.5.6×103 N D.6.7 x103 N
9.如图6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当对其加上电压后,A、B两板的电势分别为+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电容器两极板间可形成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d
B.电容器两极板间各点的电势,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正的,有负的,有的为零
C.若只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d,该电容器的电容C要增大,极板上带的电荷量Q也会增加
D.若有一个电子穿越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则电子的电势能一定会减小
10.示波管的结构中有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电极XX’和YY’,若在XX’上加上如图7甲所示的扫描电压,在YY”上加如图7乙所示的信号电压,则在示波管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是图7丙中的
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物 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共60分 )
二、实验题:11题8分。12题7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8分)一低年级同学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想,总结了一篇科学生活报告,以下是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该内容中有部分认识是不科学或不正确的,请你依据所掌握的知识,将不合适的内容标号填入题后空格,并说明理由或加以修正.
“在我们身边有好多产生静电或放电的现象:①冬天,空气干燥时,人们穿在身上的化纤服装经过摩擦可产生静电,当脱衣时会看到火花放电;②汽车在长途行驶时,车身与空气摩擦也会产生静电,为了安全,车上一般都有一个“尾巴”——导电的金属吊链,将电荷随时导入地下;③冬天,放学回家,用手推金属门时,也会产生放电,这是人体与金属门之间的温差所致;④云彩中的微尘常常带有大量的静电,当不同电性的云块遇到一起,或带电云块与地面之间遇上潮湿的空气时,都容易发生放电,引起闪电和雷声;⑤避雷针可以将云彩中的电荷及时导入地下,从而避免发生雷击灾害现象;⑥因此,下雨天为防止遭到雷击,人可以躲避到有避雷针的大树下、铁塔下或建筑物附近;⑦也可以自制一根长的金属杆,在下雨天时竖直握在手中作避雷针使用.
一些工厂的车间内往往存在大量的带电浮尘,为防止静电过多发生放电,引起火灾;⑧可以采用在车间两端的墙壁上,加上两个大电极,形成电场,通过吸附带电浮尘来消除静电;⑨也可以经常喷洒水雾,增加空气湿度,防止产生静电,⑩或者增加厂房的干燥程度,使空气处处绝缘,带电的粉尘就不能放电了.……”
以上所述,不科学或不正确的有:
A.标号 ,理由或修正为
B.标号 ,理由或修正为
C.标号 ,理由或修正为
D.标号 ,理由或修正为
(例:标号⑦不正确理由或修正金属枉放电时:强大的电流会把人击伤:)
12.(7分)某学习小组,对研究物体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进行了改革,采用频闪数码照相机连续拍摄,在有坐标纸的背景屏前,拍下了小球在作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多张照片,经合成后,照片如图8所示,D不是抛出点,O、A、B、C、D为连续五次拍下的小球位置,已知该照相机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10 s,照片大小如图中坐标所示,又知该照片的长度与实际背景屏的长度之比为1:20.则:
(1)由该图片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 m/s;
(2)借助该图片,可以推算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m/s2.
三、本题共4小题,共4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
求(1)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x是多少?
14.(10分)在临沂市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成倾角=30O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80 kg,他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5 s内沿斜面滑下的位移x=50 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问:
(1)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为多大?
(2)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15.(11分)若宇航员完成了对火星表面的科学考察任务,乘坐返回舱返回围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舱,如图9所示.为了安全,返回舱与轨道舱对接时,必须具有相同的速度.已知:该过程宇航员乘坐的返回舱至少需要获得的总能量为E(可看作是返回舱的初动能),返回舱与人的总质量为m,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火星半径为R,轨道舱到火星中心的距离为r,不计火星表面大气对返回舱的阻力和火星自转的影响.问:
(1)返回舱与轨道舱对接时,返回舱与人共具有的动能为多少?
(2)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返回舱与人共需要克服火星引力做多少功?
16.(14分)如图10所示,质量为m可看作质点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由A点滑到日点后,进入与斜面圆滑连接的竖直圆弧管道,管道出口为C.圆弧半径R=15 cm,4B的竖直高度差h=35 cm.在紧靠出口C处,有一水平放置且绕其水平轴线匀速旋转的圆筒(不计筒皮厚度),筒上开有小孔D,筒旋转时,小孔D恰好能经过出口C处.若小球射出C口时,恰好能接着穿过D孔,并且还能再从D孔向上穿出圆筒,小球返回后又先后两次向下穿过D孔而未发生碰撞.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取g=10 m/s2,问:
(1)小球到达C点的速度为多少?
(2)圆筒转动的最大周期T为多少?
(3)在圆筒以最大周期T转动的情况下,要完成上述运 动圆筒的半径R’必须为多少?
临沂市高三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定出评分标准是为了使各校尽可能在统一标准下评定成绩,试题的参考解答是用来说明评分标准的.学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标准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第一、二题只要求写出答案,不要求说明理由或列出算式,只根据答案评分.
(3)第三题只有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不全的得2分,共40分.
1.B 2.D 3.C 4.C 5.ABCD 6.BCD 7.C 8.D 9.BC 10.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共2个小题,11题8分,12题7分。共15分.
11.A③不正确;(1分)人身上的静电与接地的金属门发生放电,与温差无关;(1分)。
B⑥不正确;(1分)避雷针放电时会在周围产生很强的电场和放电电流,所以在避雷针附近也不安全;(1分)
C⑧不科学;(1分) 厂房较大,制作大电极板耗材多,效果差,也不安全;(1分)
D⑩不正确;(1分) 空气越干燥,电荷越容易积累,一旦放电危险更大.(1分)
12.2(3分) 10(4分)
三、本题共4个小题。共45分.
13.(10分)解:(1)由表数据:
2分
“一”表示与车前进方向相反 2分
(2)由表可知匀加速的最大速度是”=12m/s 1分
匀加速的位移 2分
匀减速的位移 2分
总位移x=x1+x2=60 m 1分
14.(10分)解(1):由位移公式
2分
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联立并代人数值后,得
2分
(2)在垂直斜面方向上,
2分
又 1分
联立并代人数值后,得
1分
.5.(11分)解(1)质量为m,的物体在火星表面 ① 2分
设轨道舱的质量为mo,速度大小为。,则 ② 2分
返回舱和人应具有的动能 ③ 1分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 ④ 1分
(2)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知:
⑤ 2分
联立④⑤解得火星引力对返回舱做功 ⑥ 2分
故克服引力做功 ⑦ 1分
16.(14分)(1)对小球从A→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① 2分
代人数值解出=2 m/s2 1分
(2)小球向上穿出圆筒所用时间t1
(k=1,2,3……) ② 2分
小球从离开圆筒到第二次进入圆筒所用时间为2 t2
2 t2=nT (n=1,2,3……) ③ 2分
对小球由C点竖直上抛的上升阶段,由速度公式得:
0 =vC-g(t1+ t2) ④ 2分
联立解得s ⑤ 1分
当n=k=1时,Tmax=0.2 s 1分
(3)对小球在圆筒内上升的阶段,由位移公式得:
⑥ 2分
代人数值解得R’=0.075 m 1分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