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册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
>
高三上册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物理试题
命题人:曹武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伽利略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下面关于理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理想实验是建立在经验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B.理想实验完全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不需要经过客观事实的检验
C.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D.理想实验所提出的设想是不合乎实际的,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脱离实际的、不可靠的

2.有三个光滑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和30°,这些轨道交于O点.现 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3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3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物体滑到O点的先后顺序是(  )
 A.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
 B.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
 C.甲、乙、丙同时到达
D.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

3 物块A1、A2、B1、B2的质量均为m,A1、A2用刚性轻杆连接,B1、B2用轻质弹簧连接,两个装置都放在水平的支托物上,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今突然迅速地撤去支托物,让物块下落,在除去支托物的瞬间,A1、A2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A1和FA2,B1、B2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B1和FB2,则(  )
 A.FA1=0,FA2=2mg,FB1=0,FB2=2mg
B.FA1=mg,FA2=mg,FB1=0,FB2=2mg
C.FA1=0,FA2=2mg,FB1=mg,FB2=mg
D.FA1=mg,FA2=2mg,FB1=mg,FB2=mg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秤,使其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N 的钩码.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
B.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在15 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 楼
D.电梯可能开始在1 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 楼

5.传送机的皮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皮带传送机上,随皮带一起向下以加速度a(a>gsin)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A.小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等于mg
B.小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皮带向下,大小是ma
C.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等于
D.小物块受到的重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一定沿皮带方向向下











7.如图斜面ABC,AB段是光滑的,BC段是有摩擦(μ<1> A.BC段的长度总大于AB段,但BC段的摩擦系数越大时,BC段的
长度越接近AB段的长度
 B.BC段的长度总大于AB段,但BC段的摩擦系数越小时,BC段的长度越接近AB段的长度
 C.在θ角小到一定值时,只要BC段的摩擦系数适当,AB段的长度可以大于BC段的长度
D.θ=300时,选择适当的摩擦系数,可使得AB的长度大于BC段的长度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运动,用FAB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  (  )  
A.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FAB=F
B.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FAB=F
C.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FAB=F
D.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FAB=F
9.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水平轻弹 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也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量为(  ) 
A.                B. 
C.             D.
10.如图所示,两根直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个木棍的倾角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则水泥圆筒在两木棍上将(  )
A.仍匀速滑下
B.匀加速滑下
C.可能静止
D.一定静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本题共2小题,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5分)写出下面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器读数读数:________, _________

12.(6分)要测定个人的反应速度,按图所示,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 cm的直尺,他的手抓在28cm处,你的手候在2cm处,当他松开直尺,  你见到直尺向下落下,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的数据(单位:cm,g=10m/s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27
26
28
B
29
26
23
C
26
24
22
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______同学,他的最快反应时间为_____________s。(g = 10 m/s2)

13.(14分)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1)所示装置(示意图),测量木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所提供的仪器有长木板、木块、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学生电源、米尺、铁架台及导线、开关等。图(2)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标注了O点和几个计数点:A、B、C、D等,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刻度尺的零点与O点没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1)当打点计时器打点B时刻木块的速度为      m/s。
(2)由纸带可以计算出木板滑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     m/s2(均为两位有效数字)。
(3)为了测定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利用上述器材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4)用(3)中测量的物理量及加速度a、重力加速度g,计算动摩擦因数的计算式是                      

三、本题共6小题,满分5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  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某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 60.0 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 0.50,斜坡的倾角θ = 37°(sin37° = 0.6,cos37° = 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BC为L = 20.0 m,则人在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应不超过多少?

15.(10分)杂技演员在进行“顶杆”表演时,用的是一根质量可忽略不计的长竹竿,质量为30kg的演员自杆顶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杆底时速度正好为零.已知竹竿底部与下面顶杆人肩部之间有一传感器,传感器显示顶杆人肩部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取g=10m/s2.求:
(1)杆上的人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竹竿的长度。

16.(12分)某司机在平直公路上测试汽车的制动性能。他从车上速度表看到汽车速度  v=72km/h时紧急刹车,由于车轮与公路面的摩擦,车轮在公路面上划出一道长L=40m的刹车痕后停止。求:
(1)车轮与公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该司机驾车仍以v=72km/h的速度在一段动摩擦因数也为μ、倾角为8°的坡路上匀速向下行驶,发现前方停着一辆故障车。若刹车过程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0.7s,为了避免两车相撞,该司机至少应在距故障车多远处采取同样的紧急刹车措施?(取sin8°=0.14, cos8°=0.99,g=10m/s2)

17.(10分)如图所示,在动力小车上固定一直角硬杆ABC,分别系在水平直杆AB两端的 轻弹簧和细线将小球P悬吊起来.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P 的质量为m,当小车沿水平地面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而达到稳定状态时,轻弹簧保持竖直,而细线与杆的竖直部分的夹角为θ,试求此时弹簧的形变量.





18.(13分)如图2—6所示,一个小物体通过长度不计的短绳子拴在小车的板壁上,小物体与小车底板无摩擦,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作匀加速运动,经2s速度达到2m/s,绳子断裂,又经一段时间t小物体从小车尾部掉下来。在t这段时间内,已知小物体相对于小车在头3s内滑行4.5m,后3s内滑行10.5m.
求(1)小车底板长是多少?
(2)从小车开始运动到小物体离开车尾,小物体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长安二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物理答题纸
二、本题共2小题,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1)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题共6小题,满分5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解:











15. 解:









16. 解:










17. 解:









18. 解:














参考答案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C
B
B
ABC
C
C
C
BD
A
B

二、本题共2小题,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 10.13cm(101.3mm)  5.900mm
12.C、0.2s
13.(1)0.30;(2)1.0 ;(3)斜面的高h的斜面的长L;(4)
三、本题共6小题,满分5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人在斜面上受力如图所示,建立图示坐标系,设人在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又
联立解得 a1 = g(sinθ-μcosθ),代入数据得 a1 = 2.0 m/s2
(2)人在水平滑道上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又,将以上各式联立解得a = μg = 5 m/s2
设从斜坡上滑下的距离为LAB,由匀变速运动的公式得
    ,,联立解得 .



F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l=ma1       代人数据得:a1=4m/s2
 1s末人的速度达到最大,由v=a1t1得v=4m/s 

G


F2


在3秒末杂技演员恰好静止,所以  代人数据解得:x2=4m

G


16.(1)汽车做匀减速运动而停止,则v=72km/h=20m/s
    -v2=2al             ①
    -μmg=ma             ②
    由①②   ③
  (2)在反应时间△t内,汽车仍做匀速运动,其位移s1=v·△t=20×0.7m=14m   ④
    实施紧急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8°-μmgcos8°=m a′      ⑤
    a′=g(sin8°-μcos8°)=10×(0.14-0.5×0.99)m/s2=-3.55m/s2  ⑥
    此时间内汽车位移为  ⑦
    则两车车距至少应为s=s1+s2=(14+56.3)m=70.3m。

17.Tsin θ=ma
Tcos θ+F=mg
F=kx
x= m(g-acot θ)/ k
讨论:
①若a<g tanθ   则弹簧伸长x= m(g-acot θ)/ k
②若a=g tanθ    则弹簧伸长x= 0
③若a>g tanθ   则弹簧压缩x=m(acotθ-g)/ k。


18.解:绳子断裂时,小物体与小车的速度为 v0 =2m/s,位移 s1=  v0t0=2m

绳子断裂后小物体以v0 =2m/s匀速运动,小车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小物体滑离时
小车速度vt,前3s:
   S车-s物 = v0t1  +at12 — v0t1
代入数值得:a = 1m/s2
后3s:S车-s物 = vtt1  -at12 — v0t1
代入数值得:vt=7m/s
历时:
(1)小车底板长:L=S车-s物 = v0t  +at12 — v0t=12.5m
(2) 从小车开始运动到小物体离开车尾,小物体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
  d=s1+v0t=12m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下一篇: 高三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