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传奇创业之路——腾讯帝国
这个一度不被人看好的软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发展了500万用户。用户量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要不断扩充服务器。当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
1999年10月,也就是公司运营后一年,腾讯开始正式融资。当时,一个企业融资,要么有核心技术,要么有好的项目。但对于腾讯来说,融资的唯一优势就是“用户”。那时,OICQ用户已经是百万级了,但没有任何收入。
风投的人问马化腾,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化腾说:“以色列的ICQ卖了几千万美元,它才有多少用户?我们现在的用户比他们多,所以,我们也值这么多钱。”就凭这句话,腾讯幸运地拉来了IDG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万美元的投资。
据一位当年腾讯的员工回忆,就在那次融资过程中,马化腾做了两次腰椎手术。第二次手术后,他是平躺在床上,举着笔记本电脑办公的。
赢者通吃,建立自己的网络帝国
11年来,马化腾一直没有停止过“拷贝”与创新,以至于在腾讯的每一款产品中,都能找到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产品的影子。
据说,马化腾在经营腾讯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追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三问:如果做了,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使马化腾明白,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其实我只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知道网民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己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
如果说微软、谷歌、雅虎、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主要服务于年长的网络用户,那么马化腾的贡献在于,腾讯发掘了一个更年轻的用户群,而且不乏购买力。每年新增的3000万网民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