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三伏天热出四类病
三伏天谨防四类病
2014年7月18日开始,全年最热的“三伏天”就已经开始了。夏天和冬天相比,患病总人数并不多,医院里显得有几分清静。不过和炎热相关的疾病却在这时候不断攀升。诸如中暑、皮炎、肠胃病、空调病,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等。过三伏,要预防好这四类“高温病”!
高温环境谨防中暑
我们都知道天气过热的时候是最容易发生中暑的,但是最近的几年来我国一直在整顿三伏天的工作情况,也让社会对劳动者工作环境的得到一定的改善,所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已经开始慢慢减少了。
高温天气中中暑仍是首要防范的疾病,不得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时间不要太长,尽量在工作后到阴凉处休息。
太阳大的环境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在大太阳经常工作的人们一定要多多的喝水,还要多多的吃水果,一定要补充流汗造成的身体水分流失,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平衡。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建议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出汗多易患湿疹皮炎
夏天容易出汗,汗水浸泡皮肤容易诱发皮肤病。夏天比冬天皮肤病的发病率明显高出一倍多。比如该医院去年冬天因季节性皮肤病来看门诊的有400多人次,而今年入夏以来,门诊量已经有700多人次。
夏季最常见的皮肤病有两类
一是与太阳暴晒有关的,如患上日光性皮炎,或者原有慢性光敏性皮炎的,经暴晒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