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与王石谈创业,民营企业教父的创业故事
20%工作量足够了,其实真的是,王石玩够了,又是爬山,一边干活,一边折腾。我画句号后,那个时候放心折腾比较好,不会像王石那样开辟新生活,我没有那个本事。
王石:72岁还要登珠峰
出人头地,登珠峰,上去一次,还上去两次,为什么与众不同,自我不满足,不是自己和自己比,和自己比是不是进步了,一定要和别人比,不但和别人比,民族上和别的民族比,国家和国家之间比。2003年,我登上珠峰之后,把我誉为中国年纪最大的登珠峰的人,我非常不以为然,我比的是国际上。我52岁算什么,在我登顶同时上去一个日本人,叫三浦雄一郎(音),那一年他71岁。我上去之后,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了不起,中国最大年纪登顶珠峰的时候,我已经把我暗暗定住,72岁再次登珠峰,一定超过他。野心是什么,我在乎的这个东西比物质上的东西更在乎,当然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没有钱,很多事情是做不成的。所以可能我不在乎钱,不是不在乎钱,但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你的名义、尊严,你在社会上别人怎么来看,这个我想比钱更重要。
关于年轻人
柳传志:我希望年轻人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
我常说一句话,爱工作的人吃红绕肉跟不爱工作的人吃红烧肉滋味不一样。我特别希望后边的年轻人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好像年轻人觉得一切都是天生的,原来工作就是。我真的就是怕这个。上次看冯小刚拍的《1942》那个电影以后,我坐在电影院里半天起不来,但是我儿子他们都不愿意看,不是不想看,不愿意看苦,但那种苦即使我不爱看苦的事,但是我还是特别爱看那样的电影,特别想把当时那种情况,虽然1942我没有出生,但是1944年我父亲在上海和我母亲抱着我回镇江老家,在火车站要给日本兵鞠躬,那种尴尬和心理状况,我记得很详细。
最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刘亚洲将军写的甲午的分析,讲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怎么败下来,我觉得说的非常深刻。后来我在我们公司内网上写,如果中国人中有50%爱看刘亚洲的文章,中国人还有希望,中国人还有血性,这话可能又引起85、90后的年轻孩子不高兴,说柳爷爷说什么,我们根本听不懂,完全可能。我就是被挨骂还是想这么说,因为中国经济,不管再怎么富裕,如果真是人心散乱,没有信仰、没有追求,中国在世界上立不住脚。
关于死亡
王石:只有直面死亡,人生才完整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1983年深圳,在创业的开始,应该只是觉得当时不会考虑死亡,更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经过努力,十几年之后,1999年我辞去了总经理职务,开始登山。很多人很纳闷,作为一个企业家,为什么不务正业去登山,实际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说的是正因为登山使我能面对死亡,这是我登山最大的收获。实际上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从生命到死亡,如果没有死亡不可能有生命,如何面对死亡,态度截然不同。正因为登山,进山之后,甚至都不知道明天一早,还能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经历,使你必须考虑原来回避的问题,如何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