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防病13个注意事项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秋天不仅会带来秋乏,而且还容易让人患上多种疾病。那么,秋季养生防病健康生活号小编盘点的这13个注意事项大家可要小心喽。
秋季养生防病13个注意事项
1、预防“老寒腿”:老寒腿是膝关节骨性炎症的俗称,发病原因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到了秋季,天气渐凉,对膝关节的保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关键是要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同时加强运动锻炼,适量喝一些活血驱寒的药酒。上述措施并用,对防治“老寒腿”会有大的作用。
2、不要乱补:秋季虽然是阴虚患者进补和治疗的最佳时期,但切忌不论寒热虚实胡吃乱补。如果不是虚症,无论是什么季节,都绝不能采用补法,使用补药。如果在秋季,有阴虚阳亢、津液不足的症状,可以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常用的食物有:梨、藕、银耳、猪肺、燕窝、蜂蜜、龟肉、芝麻、豆浆、核桃、花生、鸭蛋、菠菜、薏苡仁、乌骨鸡等。
3、防胸痹:专家告诉我们,胸痹类似于医学上常见的心肌梗死。秋季来临后,天气转凉,人的血管也会出现收缩现象,血压也会随之上升,这是导致胸痹病症出现的诱因。秋天怎样养生才能预防胸痹呢?除加强身体锻炼外,每天早晨喝一杯白开水,可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此外,可主动接受耐寒方面的训练,也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中医介绍说,常饮活血的开痹饮,效果也会不错的。方法是:山楂20克,枸杞15克,先将山楂煎熬5分钟左右,然后用山楂水冲泡枸杞当作茶饮用。
4、防中风:进入深秋之后,早晚寒气日益加重,再与燥邪结合,致使人的血管收缩,脑血管疾病也因此多起来。轻者出现口眼歪斜症状,重者从此生活不能自理。营养专家建议:秋季应多吃蛋白质、镁、钙含量高的食物,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时,还要防止暴饮暴食,晚餐最好吃八分饱。另外,平时多饮淡茶,也能保护心脏。
5、防肺燥:秋天如何养肺呢?中医告诉我们,入秋后燥气增强,湿气并没有完全消退,湿邪和燥邪并存,容易损伤人的肺气,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中医常用的清热润肺方法是:取麦冬30克,菊花15克 ,煎水代替茶水饮用。此水有清心除烦、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效果,是秋季防治肺燥的良方。
6、防止食物中毒:秋季和夏季一样,同样容易发生菌痢、肠炎和冰箱性肠炎等胃肠道疾病,还易发生食物中毒。秋季防食物中毒,必须防食物污染;对生的、变质的和没熟透的食物,千万不能吃;吃生冷食物如水果等,要清洗干净;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吃饭时可适量吃一些大蒜、葱头等。
7、防肠胃疾病: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大,受此影响,我们的胃酸分泌也会增加,胃肠很容易发生痉挛。天气变凉后,人的食欲旺盛,胃肠负担变重,易引起胃病。秋天如何养胃?专家建议:胃病患者,秋季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上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禁食冷、硬、烫、辣、粘食物,还要戒烟禁酒;减少紧张、焦虑和恼怒等不良情绪。
8、预防抑郁症:入秋以后,花草枯萎,满街落叶,秋风飒飒……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啊。人们触景生情,自然就会产生伤感情绪。假如再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心情就会郁闷。秋季来临后,要让自己的情绪乐观起来,理智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走亲访友,或登高赏景,都会使人心旷神怡。还可以静心修炼气功,使内心保持宁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