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

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A.王权衰落,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天子独尊

C.周室衰微,大国争霸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2。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的“ ”应是( )

A.皇帝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3。某地区出土了一批古钱币,据考古学家推测大概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之后不久发行的,你认为这批钱币最有可能是:( )

A.半两钱      B。 开元通宝     C。 交子      D。 五铢钱

4。“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已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农书是:()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5。明清时期,百姓的衣食结构发生新的变化,这是由于:( )

①江南丘陵地区广泛种植茶叶 ②棉花种植普及,棉织业兴盛 ③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丝织业兴起 ④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C。 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D。 经济停滞,文化倒退

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B。 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C。 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D。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高三(历史)联考期中考试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