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第三次联考

:
>
1、我国有许多乙肝患者,注射乙肝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预防乙肝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乙肝疫苗的目的是引起人体产生记忆细胞
B、注射乙肝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C、注射乙肝疫苗后,当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分裂周期变短
D、乙肝疫苗的特异性取决于效应T细胞的表面物质—淋巴因子
2、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染色体数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原因
A、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B、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C、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另一个分裂不正常
D、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3、下图表示不同条件下,人体内某些物质含量变化的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4、下列有关基因及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区别是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对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后,其后代不同出现血友病
C、编码不同种类蛋白质的基因所含外显子与内含子的数目是不同的
D、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5、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三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B、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a→b→c
C、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D、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 a 种群的制约
30、(22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8分)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人体在运动时,心肌ATP需要可能升高10倍,骨骼肌的ATP需要量可能增加到100倍以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运动中的肌肉细胞所需要的ATP主要是通过发生在细胞             内的最大氧化作用来满足的。如果这样还不能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则可以通过              过程进行补充。
⑵人体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太阳能。请简要描述太阳能转变为人体肌肉收缩的机械能的大致过程(不同部位或物质中的能量转移过程用“→”表示)            
                                                                            
Ⅱ、(14分)沙漠飞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孤独生活的,一种是结群生活的。前者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后者在大白天结成蝗群,数量可达几十亿只,在其迁徙途中,可以吃掉数以吨计的植被(食源植物)。
⑴研究中发现,10株紧密在一起的植物可能会触发蝗虫的合群性,但10株分散的植物却不能。这表明蝗虫合群性行为的触发与食源植物种群的          特征有关。
⑵科学家对蝗虫的孤立性与合群性行为,从视觉、嗅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请你对下面有关的探究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并作出简要分析。
实验材料:蝗虫若干只,体积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瓶(有氧气)、开口黑色玻璃瓶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择两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孤立性雌性蝗虫,编号1、2;另选两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孤立性雄性蝗虫编号3、4。
第二步:分别用视觉、嗅觉两种刺激进行实验,将编号1的蝗虫置于密闭透明玻璃器中,容器外放置编号3蝗虫,记作A组;将                                  ,记作B组。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蝗虫A、B的反应。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A与B均表现明显的合群性行为,证明视觉、嗅觉两种刺激都是有效的合群性触发因素;②                                                                       
③                                                                          
④B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性行为,A不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性行为,证明嗅觉是较视觉刺激更为有效的合群性触发因素。
问题探讨:
a、假设实验结果是上述④,那么蝗虫的这种合群性行为的调节方式是                 。
b、上述试验方案能否达到试验目的?请简述理由。                         
31、(20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Ⅰ、(10分)目前,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   
⑴玉米的叶片结构中,围绕着维管束的里面一圈是             细胞。空气中               的含量,将直接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若用14CO2饲喂玉米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放射性14C最先出现在             化合物中。
⑵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             。应用发酵工程生产该菌种时,可采用          
、                等方法将它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
Ⅱ、(10分)猪、牛是人们所熟悉的动物
⑴已知猪背部皮毛颜色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
①两只黑色猪交配产下一只白色雄性猪,它们再生一只褐色雄性猪的概率是       
②有多对黑色杂合的猪,要选育出纯合的棕色猪,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假设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
⑵在一个牛群中,一对正常的双亲生了一头矮脚的雄牛犊,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判断这头矮脚牛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它的双亲都是隐性矮脚基因的携带者造成的。
      
1、D  2、A  3、D   4、B    5、C
30 . ( 22 分)
1 . (共8分)( 1 )线位体(2 分)无氧呼吸(2 分)
( 2 )太阳能→(植物)电能→NADPH 和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人体)ATP 中不稳定的化学能→机城住(肌肉收缩) (共4 分.写出植物体内或人体内的能量转移过程各给3 分.未答到“ATP”的扣l 分,未答到”电能”或“NADPH”的均扣1 分。未答到“活跃”或“稳定”.等不扣分)Ⅱ、(共14分)(l)种群密度(答“密度”也给满分1分)
( 2 )第二步;孤立性蝗虫2置于开放的黑色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孤立性蝗虫4(使蝗虫不能相互看到)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②,证明视觉、嗅觉两种刺激都不是有效的合群性触发因素
③  A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性行为B不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性行为证明视觉是较嗅觉刺激更为有效的合群性触发因素。(3 分) 
问题探讨:
a .神经―体液调节(等‘神经―体液调节’也给满分2 分)
b .不能(l 分)缺乏雄性实验组;缺乏重复实验;每组实验用的蝗虫个体数较少(答出其中一点即给满分2 分)
31 . (20分)Ⅰ . ( 共8分)维管束鞘(1分)  CO2(2分)
( 2 )酵母菌(l 分)过滤、沉淀( 2 分,写出一个给1分)
Ⅱ、(共12分)①3/32(2分)
②第一步:选择亲本中多对雌雄个体进行杂交,产生后代F1(3分)
第二步:选择F1中的棕色猪与白色异性猪杂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其亲本即为纯合(3分,如答F1中的棕色猪与棕色绪杂交不给分)
( 2 )如果这种牛在长期繁殖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矮脚牛,那么这头矮脚牛的产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否则,可能是由于它的双亲都是隐性矮脚。
或答:调查这个牛群中,原来有没有出现过矮脚牛,如果有过.那隐性基因携带者造成的结果.基因的携带者。如果从没有出现过矮脚牛.那么就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或答:调查这个牛群在长期繁殖过程中,有没有再出现过矮脚牛。如果再出现过,那就是隐性基因携带者造成的结果;如果再没有出现过矮脚牛,那么就是基因突变的结果。(4分,本题要求设计一个调查方案,答杂交方案不给分)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20届高三理综合测试周考试题

下一篇: 2020届高三理基生物第二周周考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