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考语文适应性训练题(新人教版)

:
>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读书的姿态

陈平原

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人灶划定诸多清规戒律的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其实未必有效果,历韩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不是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嘛,那可是很高雅的 就说《金瓶梅》吧,经常被禁,可士大夫家置一编,不放在桌子上而己。

读书没禁区,可阅读有路径,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有两个说法,值得推荐。

一是清末文人孙宝瑄的 他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光读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光读新书,新书皆旧。

二是林语堂说的更有趣;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 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

最上流的书必须读,这不用说,谁都会这么认为,可为什么要读极下流的书呢?极下流的书里,泥沙混杂,你可以沙里淘金,因为社会偏见,很多先知先觉者的著述,最初都曾被查禁,还有一点,读这种书的人少,你偶尔引述,可以炫耀自己的博学,很多写文章的人,都有这习惯,即避开大路,专寻小径,显得特有眼光这策略,有好有坏。

金克木有篇文章,题目叫《书读完了》,收在《燕啄春泥》(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中,说的是历史学家陈寅属曾对人言,少时见夏曾佑,夏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是教人家读原典,不要读那些二三手文献,要截断众流,从头说起。

其实,所谓的“经典”,并是凝固不变的;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性别,经典的定义在移动,谈“经典”,不见得非从三皇五帝说起不可,善读书的,不在选择孔孟老庄那些不言自明的经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补充一句,我主张“读经典”,但不主张“读经”——后者有特定含义,只指向儒家的四书五经,未免太狭隘了。

谈到读书,不能不提及阅读时的姿态。你的书,是搁在厕所里,还是堆在书桌上,是放在膝盖,还是拿在手中,是正襟危坐,还是随便翻翻,阅读的姿态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为什么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再往深里说,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看鲁迅是怎样读书的: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中说,自己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而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这玩意儿来作消遣,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翻来翻去,眼界自然开阔,不太容易上当受骗。

读书,该“随便翻翻”时,你尽可洒脱;可到了需要“扎死寨,拓硬仗”的时候,你可千万马虎不得,所有谈论大学校园或读书生活的,都拣好玩的说,弄得不知底细的,以为读书很轻检,一点都不费力气,你要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二者合而观之,才是真正的读书生活。

(选自《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与文中“读书的姿态”无关的一项是 (    )

A.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不是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嘛,那可是很高雅的,可见读书人也有着人们共同的逆反心态。

B.夏曾佑感慨的是自己“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而羡慕陈寅恪能读外国书”。

C.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中流的书不读,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这也是作者认可的巧妙的读书方法之一。

D.书在手头,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眼界自然开阔,它不仅是鲁迅颇有见地的读书方法,也是读书人公认的读书要旨。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随便翻翻”是阅读时会有不同的姿态、心态、志趣和方法等,自然阅读效果也不一样。

B.“随便翻翻”,与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有诸多相同之处。

C.“随便翻翻”,是怕看完了,自我调侃,甚至自我消解,而是让你培养独立意志与怀疑精神。

D.“随便翻翻”,是主张你尽可洒脱地读书;不用心、不费力,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拿这玩意儿来作消遣。

3.对文中见解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林语堂先生主张读上流的,以极下流的书,适当读些中流的书。因为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

B.要读极下流的书,你可以沙里淘金——因为社会偏见,很多先知先觉者的著述,最初都曾被查禁。不过,这策略要辩证地运用。

C.到了读那些需要“打死寨,打硬仗”的书时,你可千万马虎不得。写文章、作学问的人,都明白这一点。

D.善读书的人,不在选择孔孟老庄那些不言自明的经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

E.“经典”,是指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性别判定的不言自明的读物,只指儒家的四书五经。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专项训练题(新人教版)

下一篇: 高考语文基础复习课前小练6(新人教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