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17)

:
>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17)

一、选择题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孤独,荡涤(dí)人的矫饰和浮躁;孤独,诠释人的淳朴和淡泊;孤独,凝聚人的内涵和睿智;孤独.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

B、利害攸关而实话实说,连遇强手而毫不怯懦,检点省(shěng)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这就是勇敢。

C、傅雷先生耻于蝇利蜗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zhēn)完美,终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

D、《古文观止》是由康熙年间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选家所编,他们披沙捡金,遴选了二百多篇琅琅(lǎng)上口、百读不厌的佳作。

[答案] A

[解析] [B项“省察”的“省”应读“xǐng”。C项“奋而辞职”的“奋”应为“愤”。D项“披沙捡金”的“捡”应为“拣”;“琅琅上口”,一般多写作“朗朗上口”,“琅”应读“láng”]

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      ,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②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  协议  不日      B、质对  协约   翌日

C、质询   协约  翌日     D、质询  协议  不日

[答案] D

[解析] [“质对”意思是“对证,对质”,显然不合语境;“质询”的意思是“质疑询问”。“协约”指“双方或多方协商签订条约”或“协商订立的条约”,一般用于国与国之间;“协议”指“共同计议;协商”或“经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件”,这里是指一种文件。“翌日”是指“第二天”,“世界各地的校友启程”的时间不可能都是“第二天”;“不日”指“要不了几天”。]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18)

下一篇: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16)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