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的喉咙发音长短、高低,与人的呼吸有关。人不能不喘息,发音也就不能不间歇,语言也就不能不有所停顿。在说话时,不一定必到意思完整时才作停顿,而是在气力不能继续下去处即作停顿。在习惯中,语言完整处的停顿固然叫作“句”,而气力不济处的停顿,也叫作“句”,有时候后者被应用的次数,还远远多于前者。习惯有“上下句”之说。凡说到“上下句”,即意味着仅仅一个“上句”还不够,而须有“下句”接配才算完整。虽然如此,但绝不能因此便断定那个“上句”不算一“句”,或说不叫作一“句”。顾名思义,既叫“上句”便是承认它是个“句”,只不过“上”而已。而五代时王定保在《唐摭言》卷六中记牛僧孺一事。牛携所作文章谒韩愈、皇甫浞。“其首篇《说乐》,韩始见题而掩卷问之曰:‘且以拍板为什么?’僧孺曰:‘乐句’。二公大欣赏之。”韩愈所说的拍板,当然不是仅指木板工具,而是兼指木板所具有的作用。而牛僧孺所答,则是侧重指其作用,也就是指拍打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既可名为“乐句”,那么语言的停顿,又有何不可称为“语板”?我们知道,音乐有板有眼。有板板连接的,有一板一眼的,有一板二眼的,有一板三眼的,都不出乎四拍。虽有的是五拍的,如昆曲常在三拍处叠一拍,这与军乐鼓点相同,但那紧叠的两拍,实仅占四分之一,合其前后,仍是四节。
为什么四节为止?从生活实际说来,再多就接不上气力了。人的气力有限度,那所发出的声音也必与之相应。我们反观汉语的现象,一个停顿之前,即一句之中,无论字数多少,都会在快慢速度上加以调剂,甚至切成几逗。即使争吵,仔细去听,总有节奏。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的喉咙发音长短、高低,与人的呼吸有关。人不能不喘息,发音也就不能不间歇,语言也就不能不有所停顿。在说话时,不一定必到意思完整时才作停顿,而是在气力不能继续下去处即作停顿。在习惯中,语言完整处的停顿固然叫作“句”,而气力不济处的停顿,也叫作“句”,有时候后者被应用的次数,还远远多于前者。习惯有“上下句”之说。凡说到“上下句”,即意味着仅仅一个“上句”还不够,而须有“下句”接配才算完整。虽然如此,但绝不能因此便断定那个“上句”不算一“句”,或说不叫作一“句”。顾名思义,既叫“上句”便是承认它是个“句”,只不过“上”而已。而五代时王定保在《唐摭言》卷六中记牛僧孺一事。牛携所作文章谒韩愈、皇甫浞。“其首篇《说乐》,韩始见题而掩卷问之曰:‘且以拍板为什么?’僧孺曰:‘乐句’。二公大欣赏之。”韩愈所说的拍板,当然不是仅指木板工具,而是兼指木板所具有的作用。而牛僧孺所答,则是侧重指其作用,也就是指拍打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既可名为“乐句”,那么语言的停顿,又有何不可称为“语板”?我们知道,音乐有板有眼。有板板连接的,有一板一眼的,有一板二眼的,有一板三眼的,都不出乎四拍。虽有的是五拍的,如昆曲常在三拍处叠一拍,这与军乐鼓点相同,但那紧叠的两拍,实仅占四分之一,合其前后,仍是四节。
为什么四节为止?从生活实际说来,再多就接不上气力了。人的气力有限度,那所发出的声音也必与之相应。我们反观汉语的现象,一个停顿之前,即一句之中,无论字数多少,都会在快慢速度上加以调剂,甚至切成几逗。即使争吵,仔细去听,总有节奏。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