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
空等千回也含笑是大彻大悟后的一种崇高境界。很难断言28岁的含笑对人生和歌唱艺术已然拥有如此高深的理解;而1996年他在大西北的荒凉古堡中,"任岁月剥去红装无奈伤痕累累"的悲怆放歌,却着实叫人对置身于当代流行乐坛十几年,一直不痛不痒,不火不爆的含笑产生耳目一新的认识与关注。
含笑7岁就掌握了音乐简谱。那是任教于内蒙古艺术学校的刘兴汉和吕宏久老师利用自己的节假日和星期天对居住在本院儿的孩子们的无私奉献。含笑9岁那个的国庆日,母亲拿出5角钱给他并庄严地讲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坐公共汽车去公园,你就没钱买吃的;如果你走着去公园,你就可以买到5毛钱的零食。"含笑当时没吭声,揣起这5毛钱就上路了。他步行十多华里赶到目的地,兴高采烈地完成游园活动。回到家时,母亲发现他手中拿着一根制作粗糙的竹笛,一个笔记本和一盒火柴。母亲对儿子手中的笛子和笔记本深为理解,但她到现在也不明白含笑为什么还要买一盒火柴。
含笑儿时淘气,被惹怒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妹妹便时常腾出一只手对他施以拳脚进行人格训练。因此,多年后成为歌星的含笑对早期的家庭教育始终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经常含着笑对人说:"小孩儿就得打,越打越出息,越打越孝顺,比如我……。" 粗糙廉价的竹笛依然能够细致生动地表达成长在大青山脚下的一个少年心中的美丽和对远方的神往。经过三年的刻苦吹奏,12岁的含笑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音舞系预科班。当火车缓缓启动,即将驶离呼和浩特时,含笑从车窗探出头,向送行的母亲和妹妹挥手告别。含笑哭了,哭得挺伤感挺真切。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接受一个男人的泪水和哭泣。父母为你取名含笑,是因为他们领悟过太多人间的苦难。
由预科班升入本科生后,二年头上,含笑因为热衷演唱流行歌曲,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大学校园,放弃了始自童年时代就迷恋的笛子吹奏,孑然一身,于18岁就开始在北京近似流浪艺人的歌唱与生活。他渴望成功,渴望大红大紫,渴望名满天下,他祈盼用自己的歌声抒发心中的梦想并改变生存现状。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怎么偏爱他。
在《飞天》这首歌播放以前,含笑好象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说含笑是歌星就是歌星,说含笑不是歌星就不是歌星,似是而非,模梭两可,也对也不对。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圈内外人士对他知名度大小的评估,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的演唱打动世人。记得1991年夏天在北京拍摄故事片《悲喜人生》侯耀文略显诧异地看着我说:"噢,含笑是你弟弟。"我不经意地又随口问了一句,"他行吗?"
侯耀文以他独有的狡诘说:"含笑嘛,在北京也算有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