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三叉神经痛
怎样对待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什么是三叉神经呢?每个人从头颅骨的两侧向外发出十二对脑神经,它们传达大脑的运动指令,收集全身各器官的感觉情况,其中第五对脑神经就是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在颅骨内分成三支,即眼支——管眼以上面部的感觉;上颌支——管口与眼之间面部的感觉;下颌支——管口腔颊部、舌前三分之二的粘膜,全部下颌牙和牙龈的感觉,并支配咬肌的运动。三叉神经痛,就是三叉神经在面部分区发生的疼痛。
三叉神经痛发作呈闪电式的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疼痛的性质可为电击样、撕裂样、烧灼样、针刺样,发作时伴有局部肌肉的抽搐。发作的时间一般为数秒至1~2分钟,间歇期内没有异样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次数越来越多,病程可达数十年,影响饮食和休息,造成精神负担。
引起发病的原因至今不清楚,疼痛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由唇、舌、牙、颊等处受刺激引起,讲话、咀嚼、吞咽、刷牙、洗脸等也可引起疼痛发作。由于发病机理不清,因此没有理想的治疗办法,一般是进行保守治疗,无效时再进行手术治疗。
一是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痛惊宁)为首选药。开始0.1g,每日2次,以后每天增加0.1g,直到疼痛停止后再逐渐减少,找出最小有效量维持,一般为0.6~0.8g/日,约70病例有效(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g/日)。
注意:可有眩晕、思睡、恶心、行走不稳等反应,但多在数天后消失,偶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2)苯妥英钠。开始0.1g,每日3次,如无效,可每日增加0.1g(最大量不超过0.6g/日)。约50病例有效。
注意:长期服用可出现眩晕、恶心、皮疹、有时牙龈增生,偶见白细胞减少。
(3)以上两药单独应用效果不明显时还可以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