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文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答案】C
【解析】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故答案选C。题干没有把北方经济和其它地方的经济进行比较,排除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时期
图像名称
牛耕法
耕犁
初唐
陕西三原李寿墓壁画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盛唐
敦煌23窟牛耕图
一牛牵引
直辕犁
敦煌445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
晚唐
安西榆林窟25号壁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A. 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 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 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 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唐朝仍然以直辕犁为主,故A表述错误,排除A;通过材料无法看出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排除B;通过材料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有二牛抬杠,有曲辕犁,有直辕犁,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故C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唐朝犁耕形式的推广情况,排除D。
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