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疑虑太多也是病
二、戒自以为是思想。在老辈人有的经历战争考验,有的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的遭受了坎坷。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教育后代的好教材。但是有些老同志以老眼光看待新一代,以教师身份进行说教,自以为是,唠唠叨叨,久而久之,晚辈就会把他们的话当作耳边风。所以,老年人要摒弃自以为是的思想,和晚辈共同探讨问题,共享快乐人生。
三、戒急躁情绪。有些老人缺乏涵养与耐心,好犯急性病,常常因对方一两句话不顺耳,便激动不安起来,说话语无伦次,甚至出口伤人。懂事的后辈知道是老人在说气话,不予计较;而有些后辈会因此心生嫌隙,产生了成见,给沟通蒙上了阴影。
四、戒消极态度。有些老人和子女在沟通过程中碰上几次钉子,态度便消极起来,不再主动和他们沟通。作为长辈一定要振作起来,采取积极态度,多和他们联系,安排相聚“节目”,开启沟通渠道,消除沟通障碍,让沟通顺畅起来。
善待『古怪』的老人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老人:在到达一定年龄段或生活中发生了某种变故之后,他们的脾气和行事的方法变得“古怪”起来,有的开始脾气暴躁、性情孤僻、固执;有的则爱在晚辈面前终日念念叨叨,指责晚辈的这不行那不是,爱替小辈们瞎操心。部分做晚辈的不明白老人为何突然会这般“讨厌”,忍无可忍时,便喜欢跟老人顶撞怄气,甚至在人前驳老人的面子,结果使老人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或伤心不已,或怒不可遏。凡此种种都不利于老人身心的健康。
老人开始变得“古怪”,这并不是他们要存心招人讨厌,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人至暮年,机体各部分都开始明显地呈现出老化的迹象,有些老人还不得不终日忍受着病痛,这使他们的脾气无可避免地要变得暴躁一些,有些老人看到和自己相处了几十年的同志、友人中不断有人辞世,也不禁会想起自己在人世间的日子已十分有限,这时再看到儿女在生活上尚不能自立,或比较幼稚的一面,当然也就会替他们感到着急和担忧。部分老人开始变得孤僻和消沉,则想到了人生的苦短和做人的“没意思”。做儿孙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对老人多一分关心和体谅,反而对其有所嫌弃,就会给老人悲凉的心境多浇上一盆冷水,让他加倍地感觉到生活的残酷。所以说对“古怪”的老人加以体谅和善待,这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古怪”的老人,晚辈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抚慰。要陪老人多拉家常,多散心,并要注意多尊敬老人,千万不可随意批评和顶撞。为了养育儿女,父母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当他们人至暮年时,别说所表现出来的“古怪”是情有可原的,就是确有无理取闹、耍小孩子脾气之处,做晚辈的也应多加忍让,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
七招预防中老年人“跟痛症”
不少中老年朋友有脚后跟痛的经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按摩后会逐渐缓解,即便反复发作,也可能会被忽视,被认为是人体逐渐衰老的一种副产品。其实并非如此,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多种足跟部疼痛综合征,主要指足跟底面疼痛。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或退行性病变后出现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 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那么,中老年朋友又该如何预防跟痛症的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