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
>

2019年陕西省汉中市高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人的天下观念因其非客观性而天然向美生成,而被其规划的时间意识也同样表现出了强忍的审美特征。

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首先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空观念的影响。如果说早期中国文明的空间观念受其生产方式限定,那么时间观念也是一样,前者奠基于人对土地的固着,后者则依托于土地的生殖力以及物候和天象变化等过程性经验。

与现代科学习惯于将土地视为物理性存在物不同,传统中国农业社会更多体认到的是土地的生命特征。如《说文解字》释“土”云:“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解字》释“生”云:“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土是孕育生命的土,土中包含着生命的元质;生是从土中而来的生,它以草木的萌发反证生命之于土地的本己性。貌似沉寂乃至僵死的土地,因其包蕴生命动能而天然趋向于运动,是时间的始点。以此为背景,由天地化育而出的自然物候变化,则构成了时间的表象。这意味着中国人基于对土地的固着和对乡土景观观察而起的时间意识,是其天下观念的有机组织部分。它赋予了原本静态的空间地理经验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从而使其在自然生命的流动变化中彰显出时间性。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19届河北省石家庄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下一篇: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