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醉是什么意思?饭醉的原因
饭醉,即吃过饭以后,有想睡觉的冲动。这是由于刚刚吃过饭。全身血液集中供向消化系统,脑血流量就减少,从而导致大脑活动兴奋性降低,因此就想睡觉。
“饭醉”的原因
早在1773的明代医学家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气弱,不胜食气也,俗名饭醉,宜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麦芽。”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刚吃完饭人就觉得困倦,想睡觉,这是由于脾气不足,不能很好地运化食物。这种食后昏困俗称“饭醉”,可用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麦芽来治疗。
尤其是夏秋季节,这个时候人出汗比较多,胃的功能下降,脾的运化力量也比较单薄,就更易招致“饭醉”了。有些人端起饭碗就来了瞌睡,这已是“饭醉”的先兆了。
饭后困倦思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由于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而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经过世世代代的进化,已达到相当理想的状态。它既能保持一定的储备功能,又能尽可能做到“节约”。
其中,体内的血液总量就是如此。它虽然能满足身体各种活动的需要,但又不必同时应付各种不同的活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配,血液循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缩小或关闭一些暂时任务不大的血管,以重点保证某方面的需要。比如运动时,血液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中,消化系统的供血相对减少;我们知道,消化的实质是把人体无法吸收的大分子营养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进食时,除了消化液以外,血液也大量汇集分布在消化系统中,以准备消化食物,这时脑内和肌肉组织的供血也都会相应减少。由此可知,饭后困倦主要是由于暂时性血液分布发生了改变。
“饭醉”的危害
有时候“饭醉”的危害不比“酒醉”轻。许多学者认为,连续长期饱食,容易诱发胃肠炎、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结肠癌等疾病。日本医学家还发现,进食过饱,一种促使大脑和人体衰老的物质——纤维芽生长因子急骤增加。特别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高脂肪的饮食占主流,这时的暴饮暴食很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暴饮暴食引发急性胰腺炎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真是让“饭”把人给胀死了。
另外,各种食物性能不一,在胃中停留时间也长短各异。如糖类(淀粉类)食物约留2小时,蛋白质4~5小时,脂肪要7—8小时,甚至脂肪混合食品需10多小时才能从胃全部推移到十二指肠。如果不加节制,大量吞食油腻食物如肉,就会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能力下降,造成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延长,难以消化排送。这样,食物就会在胃里发酵、腐败,产生大量气体和有害物质,从而使人暖气吞酸,打嗝恶心,胃脘胀痛,昏倦欲睡等醉人之态。
“饭醉”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