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创业不能停留在理念与幻想上
由于马云的坚持,团队成员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方案。
正是由于阿里巴巴的高效执行力,才能一步步走到现在,取得今天巨大的成功。马云不止一次强调:“有时去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总比优柔寡断或者没有决定要好得多。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并改正错误。”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执行力能够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决策方案,如果不能及时执行将毫无意义。可以说,执行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创业者若能对诸如执行力这些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规范、控制及整合运用,那么企业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追求速度有耐心
1999年马云以50万元起家时,中国互联网先锋瀛海威已经创办了3年。瀛海威采用美国AOL的收费模式。马云却采用免费策略,对买家和卖家都是免费的,以此来建立阿里巴巴的用户基础。而就在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中国上网人数达500万人,而在1995年,仅为3000人。然而在这股狂潮中,马云却很清醒,他认为:
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一次3000米长跑,你必须比兔子跑得快,但又要比乌龟更有耐心。在前100米中,谁都不是对手,你跑着跑着,跑了四五百米后才能拉开距离。
也是在1999年,网易大举北上,而马云却做出了把公司中国区总部放回杭州的决定。因为当时,中国、美国、欧洲的互联网企业大多都有一种浮躁的心态。马云认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聚集地不应靠近信息中心,而应靠近企业中心。也正是得益于马云的这一预见,他的决定使阿里巴巴得以稳健地发展。
2000年,互联网已经搞得风风火火,可是他们的赚钱模式是什么?以什么来回报投资者呢?这是网民和投资者非常关切的问题。马云说:
赚钱有一二三四,看得清的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模式,看不出你怎么赚钱的模式说不定才好。全世界的投资者,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微软怎么赚钱,但它是赚钱最多的企业,用传统的思路去考虑网络经济也许并不一定对。另外,现在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网络正是时候,在低潮的时候,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正是练内功的时候。
2002年互联网经济处于最低潮时,《IT时代周刊》写道:过去两年,北京的互联网企业就像电梯从天堂一层层地下落到地狱,几乎没有一个互联网英雄能够脱离集体疯狂,也没有一个能够逃离疯狂后的灾难,而依托杭州的阿里巴巴如今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最好的B2B电子商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