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看《夏洛特烦恼》的不同感受,一次沉重,一次放松
学校里的各种文艺表演、学术讲座、知识竞赛都在集中在这个地方举行,时间一长,我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模式,每次去参加这样的活动,最开始就把最基础的新闻五要素填充进去,然后守候一晚上,就为等一句主持人或者嘉宾的有亮点的句子,然后用来当做标题。
于是,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大部分时候,这一整夜下来,我一直都是坐立不安,竖着耳朵听清楚每一个人的发言,然后马不停蹄的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稍微速度慢一点错漏了,我就开始慌张,然后努力回想,这个时候又有新的讯息进来,我又开始陷入是该记录当前这段文字,还是死命回想起嘉宾刚刚说过的那个案例的挣扎状态中。
活动刚一结束,我还得见缝插针冲去采访嘉宾几句,看看能不能出来新的内容。
这种状态的好处就是就是,出稿出得很快,基本上活动一结束,我就可以赶回宿舍把稿子敲出来了,趁着记忆清晰,所以思路很顺畅,写起来也很是舒服。
顺其自然的,我的稿费也越来越多,至少那个时候对于我一个月几百块钱生活费的人而言,的确算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
可是物极必反,这种状态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我从来就没有好好欣赏过在这个会堂里举办的任何一场活动,无论是好玩的文艺表演,或者是激烈的校园辩论,哪怕是来了一个很有份量的嘉宾的演讲,我都没有心情获得该有的对应体验。
当我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已经成为一个大四的学生了,我跟学校的老师沟通,我说我不想写新闻稿了。
为什么不写啊?你一直以来都写得挺好的啊!
不了,大学就最后一年了,我想换一下别的状态。